中醫藥信息化——機遇來敲門
“國家信息化新要求和信息技術的新進步,正在全面影響和推動中醫藥信息化建設與發展。中醫藥信息化發展的重大機遇已經到來,并且初步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7月28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閆樹江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召開的“第三屆中國中醫藥民族醫藥信息大會”上這樣說。
然而,當中醫藥信息化的發展機遇來敲門,你如何抓得住、用得好這些機遇呢?這是中醫藥界在“互聯網+”時代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本次大會的核心議題。圍繞中醫藥信息化平臺、系統、大數據應用、產業和標準體系五方面的建設與發展思路,閆樹江在會上進行了重點闡述。
重大機遇
閆樹江指出,2015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都為中醫藥信息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本完成“十三五”中醫藥信息化建設與發展規劃、促進“互聯網+中醫藥”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的研究編制工作,新時期中醫藥信息化發展思路、任務已經初步明確。
閆樹江表示,中醫藥信息化加速發展的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去年以來,中央財政投入專項資金逾5億元支持中醫藥信息化建設與發展,這一支持力度是以往所沒有的。國家和省兩級中醫藥信息平臺、中醫藥信息標準、中醫藥信息系統建設已經初具雛形,長期以來制約中醫藥信息化發展的瓶頸問題得到了解決。并且,隨著互聯網醫療服務的蓬勃興起,互聯網與中醫藥的融合創新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醫藥健康信息市場出現了智慧藥房、智慧診所、云中醫、中藥電子商務等新業態。不過,閆樹江客觀地指出,中醫藥信息化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設施差、人才缺乏、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信息惠民成效不明顯、保障機制不健全——困難很大、問題不少。
中國中醫藥信息研究會會長吳剛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之中,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下,中醫藥信息化作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促進居民健康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迫切需要解決中醫醫療機構的‘信息孤島’以及基層中醫藥信息化和人才隊伍建設等重點、難點問題。”
五個重點
閆樹江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化的重點任務:一是加快中醫藥信息平臺建設;二是統籌建設中醫藥信息系統;三是深入推進中醫藥健康大數據應用發展;四是促進中醫藥信息化相關產業發展;五是加快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的建設和應用。
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時期,中醫藥信息化平臺建設工作將與國家衛計委主持的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區域平臺建設工程相銜接,充分利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項目,依托現有中醫藥機構,建立標準統一、融合開放、有機對接、分級管理、安全可靠的國家中醫藥數據中心、全國31個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目的是從根本上解決中醫藥信息化工作一直以來沒有專門機構負責、沒有統一平臺運維的瓶頸問題,為構建中醫藥信息化體系打下堅實的平臺基礎。中醫藥信息系統建設工作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資源共享”的原則,緊緊圍繞中醫藥健康服務,中醫藥科技、教育、產業、文化,中藥材資源,中醫藥國際交流合作,中醫藥綜合統計,電子政務等重點領域,從惠民服務、業務協同、業務監管3個方面,開發一批中醫藥應用信息系統,并強化數據采集、集成共享和業務協同。
近兩年,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挖掘應用呈爆發式增長,與會專家甚至稱醫療健康大數據是一個“鉆石礦”。對此,閆樹江強調,基于中醫藥大數據,應用海量數據存儲清洗、分析挖掘等關鍵技術進行智能化建模分析,更好地開展個性化、精準的中醫醫療服務,是當前中醫藥信息化的重點任務之一。在這方面,將重點建設和完善以中醫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核心的基礎數據庫,鼓勵各類中醫醫療機構推進中醫藥大數據采集、存儲,打通數據資源共享通道;中醫藥管理部門、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科技、工信、公安、民政等部門將建立跨部門密切配合、統一歸口的健康醫療數據共享機制,建立完善國家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穩步推動中醫藥健康大數據開放;同時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突破中醫藥健康大數據應用示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性技術問題,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把幾千年來傳承的中醫藥寶貴經驗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加快構建中醫藥健康大數據產業鏈,推進健康醫療與養生、養老、家政等服務業的協同發展。
對于中醫藥信息化相關產業發展,閆樹江指出,要通過開展國家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加快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創新,形成中醫藥信息服務新業態,使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健康飲食、中藥電子商務等產業加快發展,并支持中醫藥服務機構、健康管理機構與社會資本開展多種形式的深度合作,發展“互聯網+中醫藥”、云中醫、移動醫療、智慧醫療、智慧藥房、智慧診所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實現中醫藥互聯網服務、在線交易支付和移動互聯等融合。同時,推進信息化與中醫藥裝備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培育出一批中醫藥信息化機構和戰略性新興企業。
實現“互聯網+中醫藥”的服務創新、互聯互通、系統安全和產業提升,都離不開信息標準化。記者了解到,中醫藥管理部門將重點依托2015年中醫藥信息標準研究與制定項目,建立一套科學、實用和可操作且符合中醫藥特色與規律的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完善中醫藥信息標準應用管理工作機制,建立信息標準應用評價制度和動態管理平臺,加強中醫藥信息系統、終端和網絡相關標準的符合性測試,確保中醫藥信息標準統一、有效互通和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