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以戰略合作為契機促檢驗能力提升
圖為特聘專家們參觀甘肅省院中藥材標本。
戰略合作發揮資源優勢
甘肅省是我國中藥材生產大省之一,中藥材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80多萬畝,占全國種植面積的20%,產量90多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形成了以中藥材種植養殖、產地初加工和專業市場為主要環節的中藥材產業,呈現出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但是,受多種因素影響,中藥材管理領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標準化種植養殖落實不到位,不科學使用農藥化肥造成有害物質殘留;中藥材產地初加工設備簡陋,染色增重、摻雜使假現象時有發生;中藥材專業市場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制假售假、違法經營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等問題屢禁不止。這些問題影響到中藥材質量與品質,也直接關系到公眾健康,并阻礙中藥材產業和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要解決這些問題,中藥材質量檢驗檢測工作尤為重要。
2013年,甘肅省機構改革調整,在全省各市州、縣區均設置了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根據近年來的運行情況看,市縣級檢測機構基礎薄弱,技術手段落后,區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十分突出,各地科研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強,檢驗檢測技術隊伍整體能力不能完全適應全省中藥材產業監管的需要。基于此,2014年6月,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與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簽署了《食品藥品技術監督戰略合作協議》。內容包括,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在檢驗檢測體系能力建設、實驗室建設、人才隊伍培養、信息交流共享、科學研究等方面形成廣泛、深入的合作機制,聯合開展科技項目研究,推動全省中藥產業健康發展。協議簽訂以來,中檢院對甘肅省藥檢機構人才培養、科研合作、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給予了積極的指導和幫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技術培訓提升科研能力
為進一步發揮中檢院科研優勢和技術指導作用,幫促甘肅省藥品檢驗機構提高中藥檢驗檢測及研究性檢驗能力,加強高層次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甘肅省中藥材種植及飲片品質和質量檢驗與研究,今年7月9日,由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主辦,甘肅省藥品檢驗研究院承辦的“甘肅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中藥檢驗特聘專家聘任暨全省中藥檢驗檢測技術培訓班”在蘭州舉行。開班儀式上,甘肅省局聘請中檢院中藥民族藥檢定所所長馬雙成、中藥所中藥材室主任魏鋒、中藥所天然藥物室負責人金紅宇、中藥所民族藥室副主任鄭健為特聘中藥檢驗專家,甘肅省局局長高建邦為特聘專家頒發了聘任證書。
培訓班上,馬雙成以“我國中成藥的質量概況及國家評價性抽驗工作思路”、魏鋒以“2015年我國中藥材、飲片質量問題及檢驗方法”、金紅宇以“中藥農藥殘留問題”、鄭健以“新疆紫草的評價性檢驗研究”為題,分別進行了專題講座。特聘專家們深厚的專業知識、詳實的調研資料和扎實的研究成果,為全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藥品生產企業、飲片生產企業的檢驗技術人員送上了一份“營養大餐”。
培訓結束后,專家們又到甘肅省院進行研究指導工作。甘肅省院對近期承擔的“國務院食品藥品注冊審評審批綜合改革子課題——當歸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研究工作、2016年國家藥品評價性檢驗研究品種“瀉痢固腸丸”檢驗研究工作的開展情況向專家進行了匯報。專家們在肯定前期工作的同時,又從專業高度予以指點,提供了全新的科研思路,使研究人員拓展了研究思維,汲取了先進理念,受益匪淺。
幾年來,甘肅省院充分利用中檢院與甘肅省局的戰略合作與交流平臺,采取送出去、請進來、委托代培等方法,多種形式培養藥檢技術人員及高層次的專業技術骨干,進一步促進了該省藥品檢驗檢測能力的再提升。同時,在促使生產企業提高內部質量管控水平,保證中藥市場機制發揮靈敏作用,增強中藥材生產經營者質量安全意識和主體責任意識,夯實中藥材質量安全基礎等方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