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細作食品安全“責任田”——成都市金牛區局打造“陽光透明廚房”升級版側記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了“陽光透明廚房”工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陽光透明廚房”成為金牛區的一大亮點工程。但金牛區局并沒有滿足已取得的成績,他們在前期創建的基礎上,精耕細作“責任田”,著力打造“陽光透明廚房”升級版,指導餐飲行業協會建立、推廣食品安全保險機制、升級食品溯源體系,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和責任體系,推動建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平臺,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風險,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建立餐飲行業協會
促進餐飲行業良性發展
金牛區是成都美食的聚集地,轄區內有2000余家餐飲服務單位,另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飲店、小食品攤販等“四小”食品生產經營主體3000余家,監管對象眾多又復雜。自建設“陽光透明廚房”以來,金牛區的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今年,金牛區局給“陽光透明廚房”加入了新內容,即指導餐飲行業協會建立,并以此為支撐,促進餐飲行業良性發展,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
據了解,目前,金牛區不少基層食品藥品監管網格內已成立了食品行業協會,由商家自行推選出組長,讓商家管理商家,引導成員單位落實主體責任,組長負責食品安全宣傳教育、信息收集、登記統計等基礎性工作。每個月定期召開由街道辦事處、食品藥品監管所、派出所、商會和組長參加的聯席協調會議,協調幫助商家解決困難,共同商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推廣食品安全保險機制
提高食品安全事故預防和救助水平
建立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是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是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決策部署的重要體現,對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去年,金牛區已經引入食品安全責任保險,今年將會繼續推廣這項工作。
據介紹,該局與相關單位結合實際探索出多種激勵約束手段推動食品企業投保,將企業是否投保納入信用記錄和分級分類管理指標體系,作為企業分級分類管理措施的重要參考。同時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知識和保險案例宣傳,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宣傳和引導作用,增強企業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投保意識。食品企業投保后,保險公司要對投保企業實施安全監督,如果企業沒有合法經營,那么保險公司將不能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樣就形成一種社會監督力量。
建設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平臺
食品來去一清二楚
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是成都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升級改造的成果。該平臺以肉類、蔬菜為重點,運用電商平臺,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解決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難題,提高監管部門工作效率,實現對食品質量安全的有效監管。
據了解,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的運作模式是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由團體消費單位、超市、加工企業、零售攤主、消費者等通過手機或電腦在第三方運營的電商平臺下單采購肉類、蔬菜及其他食品,由配送企業進行產品抽檢和物流配送,各環節相關數據均實時錄入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采購者可以在收貨前查驗農殘檢測報告和訂單情況,實現真正意義的食品溯源。
目前,金牛區局已選取5家大型酒店、10家學校食堂、5家機關食堂、2家醫院食堂進行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試點。該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會在總結前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力爭在今年年底前將金牛區100%的學校和醫院食堂、50%以上的大中型社會餐飲單位、20%以上的農貿市場納入成都市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據了解,今年,金牛區將立足電商平臺實現食品流通各環節溯源的基礎上,把食品溯源延伸至種植養殖環節,建設成都市農副產品產地電子商務撮合交易平臺,農副產品的供需雙方(供方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種植基地等;需方指批發商、配送商及大型團體采購單位)將產品、質量、價格、交貨地等信息制成訂單,掛在交易平臺上,通過平臺撮合交易,真正實現食品溯源覆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
該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的監管工作還在探索中,將來還會結合工作實際,給‘陽光透明廚房’加入更多的新內容,不斷賦予‘陽光透明廚房’新含義,目的是加快形成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確保群眾的食品安全。”(楊 軍)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