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藥物開啟肺癌治療新里程
2015年,肺癌依舊位居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國家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肺癌發病率每年增長26.9%,預計到2025年,我國肺癌患者將達到100萬人。
傳統意義上的肺癌治療,多是通過手術或者放、化療的手段,早期肺癌是可以通過這些方式達到根治的目的。但實際上,肺癌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很多患者一旦發現患病,往往已經進入了中晚期,這意味著部分患者可能已經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眾所周知,化療會帶來各種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毛發脫落、血細胞減少等等,身體虛弱或年紀較大的患者可能無法承受這種痛苦,因此只能選擇放棄。直至21世紀,分子靶向藥物的出現給這部分患者帶來一絲曙光。
靶向藥物的治療原理在于,在細胞分子水平上,科學家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來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當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與之相結合并發生作用,導致腫瘤細胞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靶向治療不同于常規的放、化療,不會將正常細胞同病變細胞一起殺滅。它定位準確,針對性強,所以毒副反應較少,尤其適合肺癌晚期患者或無法耐受放、化療的患者。同時,口服給藥的方式相對于手術治療而言非常方便和輕松。在療效方面,靶向治療可以明顯地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是一種現代化的生物癌癥治療手段。
凱美納,又稱??颂婺?,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適用于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線治療。2011年,凱美納的誕生改變了肺癌治療領域外資靶向藥物獨占國內市場的局面。經過臨床試驗發現,凱美納的治療效果顯著,且毒副作用小,且相對于進口靶向藥物而言,價格也較實惠。
盡管靶向治療的優勢明顯,但作為一種新興的腫瘤治療手段,靶向藥物的費用相對于其他治療方式仍然較高。為了進一步滿足患者的需求,不讓肺癌患者因高昂的費用而放棄治療,2011年,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和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啟動“凱美納后續免費用藥項目”。該項目實施3年多,獲得免費治療的患者已經超過2萬余人,其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和醫學價值巨大。貝達藥業還于2015年正式啟用“貝達患者俱樂部”APP,患者只需下載該APP,預約注冊成功即可獲得后續免費用藥的申請資格,連續服藥至規定時間并有效后,即可按要求提交用藥資料并在系統上提交申請,審核進程和結果也均在系統上實時更新,可以隨時查詢。目前,在浙江、江蘇、廣東、山東等多地也均有凱美納后續免費用藥的指定藥店。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