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濕疹、感冒等小兒常見病的防治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病中最為多發的一類,尤其是在冬春季節或是季節交替的時候,感冒、發燒的情況就更為多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劉瑤表示,對于輕微打噴嚏、流鼻涕、咳嗽、低燒等初期的呼吸道感染,一般情況下只需在家中加強護理,多飲水,采用一些物理降溫的方法,并注意休息、飲食清淡,可以先不用吃藥,也不必馬上去醫院診治。但如果孩子精神狀態不好,咳嗽得比較嚴重,或是持續發燒、熱度不退時,就要到醫院檢查,最好通過查血象來判斷病原,以確定是否需要服抗菌藥。
“如果是病毒引起的感染,一般不必服用抗菌藥,如果有細菌感染時,再使用抗菌藥。常見的兒科醫生推薦的退燒藥主要有兩種:即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有咳嗽時則可以選用化痰、止咳藥物。霧化吸入也是比較好的治療方法;但如果感染得比較嚴重,口服藥物也控制不了時,可能就需要考慮輸液。”劉瑤進一步說。
寶寶發生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抵抗力低下,因此為了增強抵抗力,劉瑤建議,平時應該注意孩子的飲食平衡,補充適當的營養素,適當進行戶外活動。此外,接觸傳染源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大原因,因此在感冒流行的季節,應盡量減少帶孩子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的幾率,以免交叉感染。
腹瀉
腹瀉也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疾病,可由多種因素引起,是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變稀為特點的消化道功能紊亂。“按照病因來分,腹瀉可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常見的非感染因素有受涼、乳糖吸收不良、食物蛋白過敏等,感染因素有病毒和細菌感染等。”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主任梁芙蓉說。
劉瑤介紹說,如果發現孩子腹瀉,家長首先應該做的是采集孩子大便,并到醫院化驗便常規,以此來確定是否有細菌或病毒感染。同時可服用思密達來緩解癥狀,也可服用益生菌。一般來說,對于受涼或飲食不當引起的非感染性腹瀉,服用這些藥物后患兒可在幾天內自愈。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大便過稀,身體中的水分和電解質就容易流失,很有可能會引起脫水,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梁芙蓉強調,除了服用藥物以外,家長還要注意給孩子適當地補充液體:對于輕中度的腹瀉,可服用口服補液鹽,以補充電解質和水分;如果脫水程度較重,則需要靜脈補液。當然,在飲食上,也要注意多增加水分的攝入。
“如果想要預防腹瀉,首先是要平衡飲食,因為胃腸的抵抗能力來自于營養的供給,只有營養平衡,胃腸道的抵抗力才會完善,病菌的侵擾才會減少。當然,家長同時也要注意孩子平時的清潔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以防止感染。”梁芙蓉表示。
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一般來說,新生兒在出生后大部分都會出現黃疸,尤其在早產兒中發病率就更高。據劉瑤介紹,黃疸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新生兒的紅細胞破壞較多,肝臟和腸道功能不夠完善,使得在出生后過多的膽紅素在體內聚積,從而導致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發黃的情況。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大多數患兒都是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天后出現,不過隨著肝臟功能的逐漸成熟,大約會在兩周左右的時間逐漸消退,因此不必過于擔心;而病理性黃疸一般比較嚴重,有些在出生后24小時內就會出現,有些黃疸程度很重,一兩個月都不消退,這些情況就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梁芙蓉說。
對于黃疸的治療,劉瑤建議可以到醫院進行藍光照射治療,或者在家中曬太陽,這是目前臨床上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方法。此外,也可通過服用促進膽紅素排泄的藥物來進行治療,如茵梔黃可以起到疏肝利膽,促進腸道排泄膽紅素的作用;而對于由于食用母乳而引起的黃疸患兒,可以考慮先暫停母乳喂養,以恢復膽紅素的正常代謝。
濕疹
濕疹是一種慢性、長期、反復發作的過敏性皮炎,主要發生于面部和耳部,嚴重時可到達胸背部和四肢,同時還有可能伴有脫屑和滲出的癥狀。“濕疹本身危害不大,但容易抓破而引起感染,同時也表示寶寶處于過敏的狀態。”劉瑤表示。
如果是輕微的濕疹,一般可不做特別的治療,只是要注意保持患兒的皮膚清潔就可以,同時要加強保濕;如果比較嚴重的話,可以選擇外敷的藥物涂抹在患處來進行治療,如果還是沒有好轉,可以使用含有激素的藥膏。預防濕疹,劉瑤表示,最主要的是要避免引起過敏的因素。
濕疹與食物過敏的關系較大,因此,要盡可能堅持母乳喂養,對于牛奶過敏又不能母乳喂養的孩子,應用水解蛋白配方來代替普通奶粉。此外,家長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過程中,也要密切地關注孩子對新添加輔食的反應,如果有過敏現象應及時停止。
缺鐵性貧血
人體在迅速生長發育的時期特別容易發生貧血,尤其是6~24個月的寶寶。梁芙蓉表示,寶寶缺鐵的原因有幾種,其中包括寶寶從母體里獲得的鐵儲備不足、膳食中缺鐵(如魚肉蛋奶豆攝入不足)、持續失血,鐵吸收不良等都有可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如果是輕微貧血的話,可以吃一些富含鐵的食物,比如紅肉、動物內臟、動物血等;如果是較重的貧血,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一些補鐵的藥物。”梁芙蓉說,一般的缺鐵性貧血服用補鐵的藥物后,治療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缺鐵性貧血在早產兒當中最為多見。“所以對于早產兒或低體重的孩子,在滿1周歲之前,即使不貧血也要預防性地口服小劑量的鐵劑,以避免發生嚴重的貧血。”梁芙蓉表示。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