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積極推進食品小作坊備案登記試點
本報訊 實習記者龐雪 通訊員史恒恒報道 前不久,豐縣一家豆制品小作坊的谷老板逢人便說,他申辦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登記證”就要發下來了,“以后我的小作坊就有了合法的身份,生產的豆制品可以名正言順地進入農貿市場、超市銷售,再也不用擔心被別人舉報了。”為了順利完成登記,此前這家小作坊已投資6萬多元,按照豐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制定的小作坊提檔升級整改標準進行了改造,添置了不銹鋼設備,重新粉刷了墻壁,在加工車間貼上了雪白的瓷磚。
去年10月,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管局提出將豐縣作為創建食品小作坊備案登記的兩個試點縣之一。食品生產小作坊一直是監管的難點、盲點,備案登記更是全新課題,尚無成熟經驗可借鑒。豐縣作為食品小作坊首批備案登記試點縣,在創建初期要克服很多難題。面對困難該縣主動作為,變壓力為動力,千方百計全力推進試點工作。
在全縣干部大會上,豐縣縣委書記邱成提出要將豐縣打造為食品生產消費安全放心地區,要求每2個月召開一次食品安全調度會。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政府常務會,聽取工作匯報,對近期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研討,有針對性地提出要求。結合江蘇省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豐縣局召開專題會議,局長朱兵要求各相關部門認真學習省局小作坊監管文件,將試點工作作為重點項目強力推進,確保食品質量安全。
該縣按照“取締一批、規范一批、整合一批、幫扶一批”的指導思想,明確小作坊登記證明發放條件、允許生產品種,強調各部門責任和工作任務。依托各基層分局和鎮村協管員、信息員,統計涉及小麥粉加工、豆制品、鹵肉制品、糕點、淀粉制品、掛面、鹽水漬菜、食用植物油等小作坊270余戶。根據小作坊衛生條件和改造難易程度,明確了“按行業、定時間、分批次”推進小作坊備案登記試點的工作思路,并確定首批20家小作坊作為試點單位,通過改善生產環境、辦理人員健康證、對采購原輔材料索取相關證件等措施加強對小作坊的監管。此外,該局對有證小作坊在完善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原輔料進貨查驗、食品添加劑使用與管理等制度方面進行多次指導,并對小作坊主要負責人定期進行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統一制作《豐縣食品小作坊質量安全承諾書》《從業人員健康管理》等制度牌,懸掛在小作坊內的顯著位置,統一印制《進貨查驗記錄》、《設備、設施清洗消毒記錄》等免費發給取證小作坊。截至目前,已有60家試點小作坊全部完成整改并取得小作坊登記證明。
豐縣局在整治全縣小作坊的同時,加大對食品流通、消費環節的把關,提高小作坊產品市場準入門檻,完善退出機制,嚴查小作坊產品的進貨查驗,堵住無證小作坊產品銷售渠道,倒逼小作坊進入監管范圍。通過一系列舉措,力爭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樹立起食品小作坊備案登記的新標桿,為小作坊監管提供新思路,探索新方法。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