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門解讀我國首個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
新華健康4月28日消息(劉映)4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毛偉明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就相關問題進行解讀。
品質下降、價格波動大影響中藥產業發展
作為中藥工業的生產原料,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我國獨特且具有戰略意義的寶貴資源。但中藥材保護和發展仍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由于土地資源減少、生態環境惡化,部分野生中藥材資源流失、枯竭;另一方面中藥材生產技術相對落后,重產量輕質量,濫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現象較為普遍,導致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藥質量和臨床療效,損害了中醫藥信譽。此外,由于生產經營管理較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暢,價格起伏幅度過大,也阻礙了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
為此,2011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上報國務院《關于綜合整治中藥材價格大幅度波動政策建議的請示》,提出包括“加大中藥材生產規劃和扶持力度”等9條政策措施。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了《關于落實中藥材價格綜合整治政策措施部門分工方案》,明確由工信部、中醫藥局牽頭,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林業局、保監會等部門共同編制《規劃》。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規劃》編制部門又增加了科技部和環保部。
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中醫藥局迅速組織力量啟動了《規劃》編制工作。整個過程分成四個階段:一是研究確定規劃提綱和主要內容;二是開展專題調研。2013年9月,牽頭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成三個專題組,分別赴吉林、甘肅、陜西和河北等地區的中藥材主產區進行調研,獲得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和素材,提高了《規劃》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廣泛聽取專家意見;四是協調相關部門形成一致意見。
減少對野生中藥材的依賴,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
中藥材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但過度采集和利用野生資源,會造成生物資源耗竭和自然環境破壞。如何處理好中藥材保護與發展兩者之間的關系很重要,為此,《規劃》提出堅持以發展促保護、以保護謀發展,通過科學發展中藥材生產,減少對野生中藥材的依賴,實現中藥產業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規劃》還提出了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提高產量與提升質量相結合等三條基本原則,具體來說:一是以市場為導向,整合社會資源,突出企業在中藥材保護和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政府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二是大力推動傳統技術挖掘、科技創新和轉化應用,促進中藥材科學種植養殖,切實加強資源保護,減少對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依賴,實現中藥產業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三是強化質量優先意識,完善中藥材標準體系,提高中藥材生產規范化、規?;a業化水平,確保中藥材市場供應和質量。
《規劃》根據中藥材保護和發展現狀,提出了2020年的發展目標:中藥材資源保護與監測體系基本完善,瀕危中藥材供需矛盾有效緩解,常用中藥材生產穩步發展;中藥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質量持續提高;中藥材現代生產流通體系初步建成,產品供應充足,市場價格穩定,中藥材保護和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此外,《規劃》還提出了一些具體指標:
——中藥材資源保護方面,中藥材資源監測站點和技術信息服務網絡覆蓋80%以上的縣級中藥材產區;
——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方面,100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野生中藥材實現種植養殖;種植養殖中藥材產量年均增長10%;中藥生產企業使用產地確定的中藥材原料比例達到50%,百強中藥生產企業主要原料基地化率達到60%;
——加強中藥材生產流通監管方面,流通環節中藥材規范化集中倉儲率達到70%;100種中藥材質量標準顯著提高;全國中藥材質量監督抽檢覆蓋率達到100%。
明確七項任務,建立全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網
為實現發展目標,《規劃》明確了七項主要任務:一是實施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工程,開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建立全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網絡, 建立中藥種質資源保護體系;二是實施優質中藥材生產工程,建設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大宗優質中藥材生產基地、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發展中藥材產區經濟;三是實施中藥材技術創新行動,強化中藥材基礎研究,繼承創新傳統中藥材生產技術,突破瀕危稀缺中藥材繁育技術,發展中藥材現代化生產技術,加強中藥材綜合開發利用;四是實施中藥材生產組織創新工程,培育現代中藥材生產企業,推進中藥材基地共建共享,提高中藥材生產組織化水平;五是構建中藥材質量保障體系,提高和完善中藥材標準,完善中藥材生產、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和中藥材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立覆蓋主要中藥材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六是構建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建設生產技術服務網絡和生產信息服務平臺,加強中藥材供應保障;七是構建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完善中藥材流通行業規范,建設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
為確保目標任務順利實現,《規劃》從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和中藥材價格形成機制、加強行業監管工作、加大財政金融扶持力度、加快專業人才培養、發揮行業組織作用、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中有些政策措施有很大的創新和突破,比如《規劃》提出在中藥、天然藥物注冊時,應明確中藥材原料產地,使用瀕危野生中藥材的,必須評估其資源保障情況,這對保護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證中藥質量和安全十分重要。再比如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政策方面,《規劃》提出鼓勵發展中藥材生產保險,構建市場化的中藥材生產風險分散和損失補償機制,鼓勵金融機構改善金融服務,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對中藥材生產的信貸投放,為集倉儲、貿易于一體的中藥材供應鏈提供金融服務,這將為中藥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