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京企原料藥廠遷至滄州
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的東風,10家北京制藥企業的原料藥廠將從北京轉移或新建于“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從而實現環保技術的深度處理與轉型升級。這是記者在4月11日河北滄州舉行的“北京首批生物醫藥企業入駐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開工奠基典禮上獲知的消息。按照計劃,這10家企業將于年底前竣工投產。據了解,此次10家原料藥廠的集體遷移源于今年1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簽署的總投資61億元,22家北京生物醫藥企業參與的合作框架協議。這是河北省首次承接北京數家企業集體轉移,也是京津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個專業化產業園區。
近年來,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因部分生產環節受到環境、資源、土地等因素的局限,成為亟待疏解的產業之一。據悉,北京市有關部門也規定北京的原料藥廠只允許生產至2017年底,因此原料藥廠向外遷移已成為北京藥企迫在眉睫的選擇。北京協和藥廠廠長趙立敏告訴記者,此次協和藥廠將原料藥廠由北京大興轉移到滄州,并不是簡單的產品生產轉移,而是一次轉型升級的機會。他認為,降低COD值、改進合成工藝等不應局限于污水處理,而應從生產技術入手,分級分類把關,提升特殊技術要求,改進合成技術。滄州渤海新區土地資源豐富,政策支持多元,有條件讓企業將深度處理技術設計到新建原料藥生產線中,實現生產轉型升級。北京協和藥廠此次將投資1.5億元,建設占地100畝的原料藥基地項目。期望能借此使COD目標值達到50,建成低排、低耗,綠色環保的化藥基地。
北京四環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原料藥項目負責人王復平同樣認為,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良好的區域優勢、較低的運輸成本、完善的工業設施及管網輻射、較低的三廢處理成本、清晰的產業定位及高效專業的服務團隊都是吸引北京生物醫藥企業抱團加入的重要因素。四環醫藥此次將在此投資5.5億元建設年產1000噸原料藥及中間體項目。同時他特別強調,此次原料藥生產的挪動只是生產地變更,與北京的制劑生產并沒有分家,也不必在當地申報審批。
“擔心去外地辦廠要在當地申報審批,還會失去‘北京造’的品牌效應和部分首都市場曾是北京藥企在產業疏解中共同的困惑。如今這些問題在渤海新區得到了解決——打破地域限制,讓入駐河北的企業保留‘北京戶口’,北京市藥監部門特別在此地設置了分支監管機構,實行京冀兩地共建共管模式,實現監管延伸。”滄州市委副書記、渤海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繡峰說道。據其介紹,該生物醫藥產業園在電力、蒸汽、天然氣、電信、雨水、污水、給水管網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全部到位,危廢處理項目正在加快建設。而渤海新區原有的污水處理廠擁有5萬噸的污水處理能力更為環保提供了有力保障。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