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全產業鏈電商狂潮即將爆發
3月27日,上海醫藥召開業績電話說明會,向投資者和媒體公布2014年業績情況以及2015年的計劃。盡管上個年度上海醫藥獲得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雙兩位數增長,但更大的熱點,還是其新建立的處方藥O2O電商平臺。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上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再度點燃了行業熱情,3月份,勇立潮頭的醫藥電商圈頻頻傳出消息:神威藥業、新華制藥旗下的電商平臺先后上線;國大藥房公布了一攬子電商計劃;阿里向18萬家醫療機構伸出橄欖枝,全線推進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打造;B2B網站珍誠在線與順豐洽談合作,有望實現藥品在全國范圍內的直配;傳統中藥企業同仁堂借助電商,對旗下產品玩起眾籌銷售……互聯網已全面深入到我國醫藥產業鏈中。
“2015年,我國醫藥電商將進入模式噴發、數量爆發階段。”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表示,近幾年我國醫藥電商盡管已得到快速發展,但整體上仍處于探索階段,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一個成熟的、成功的運營模式。群雄逐鹿,任何嘗試都有成功的可能。
處方藥O2O上線
正如業界所言,我國傳統醫藥電商大致分為貿易型和服務型兩類。貿易型電商又可以分為兩大陣營:一種是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平臺型電商,一種是天士力、以嶺藥業等為主的依托實體業務的電商。這些電商平臺盡管紛紛布局處方藥市場,但OTC、大健康產品依舊是其主打產品。
3月9日,上海醫藥發布公告稱,由上海醫藥及電商管理團隊以現金方式投資1億元設立上海醫藥大健康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藥電商”),新公司定位于為患者提供處方藥O2O銷售、健康管理的服務及貿易型電商。與其他醫藥電商不同的是,該電商平臺逆向而行,目前只做處方藥,不做OTC。
上海醫藥戰略運營部劉大偉表示,上藥電商著力打造“電子處方”、“藥品數據”、“患者數據”三大平臺,以完成處方導流、藥品O2O、健康管理幾大核心業務。“目前,短期目標是以半年時間完成腫瘤藥自費藥市場的布局,中期目標為通過此后的18個月將藥品銷售推廣至肝病、糖尿病等慢病領域,長期目標則是在5年內覆蓋藥品治療全領域。”劉大偉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藥電商處方藥O2O業務有兩點與傳統醫藥電商不同:一是能進行院內處方導流。劉大偉形象地將醫院稱之為“墻”,他說:“與‘墻’外自由上傳處方不同,我們希望在‘墻’內就有基于合規安全的處方導流引入。”據悉,上海醫藥已與全國上萬家醫療機構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目前已托管65家醫院藥房,而托管藥房的電子系統天然具有與醫院的電子處方系統相連接的優勢。
不過,劉大偉強調,企業不會為了實現院內處方導流而涉足醫療領域。“在價值鏈中,企業必須有所取舍,我們只做自己擅長的事,如藥品生產、渠道建設和供應鏈管理。”
二是擁有良好基礎的專業藥房。上藥電商線下有三層網絡:專業藥房、托管藥房和合作藥房、社會零售藥房。在這樣的三層網絡中,已在腫瘤藥自費藥市場占據優勢的DTP專業藥房是核心。據上藥電商高層透露,截至目前,公司專業藥房DTP業務已覆蓋22個城市,擁有門店26家。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前十大城市的自費藥市場規模為220億元。
“目前,我們的專業藥房已實現了6小時配送,配送半徑達150公里,且對重癥患者的服務也很到位。近期,我們將在十大城市重點推開專業藥房。”劉大偉說。
劉大偉認為,上藥電商的建立是上海醫藥依托自身在傳統產業上的優勢和資源,借助新興的醫藥電商模式來推動醫藥分開的舉措。“當‘醫’回歸醫療本質時,跟藥相關的事情就應該交給專業的商業公司去做。”
各種模式漸次發力
與上藥電商絕不考慮在醫療領域發展不同,一直處于風口浪尖的阿里健康今年將工作重點放到了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的打造上,力圖以市場化手段吸引更多的診所(門診部)入駐,以搶占聚攏醫療資源。據悉,阿里健康已向全國18萬家醫療診所發出合作邀請,全力打造阿里健康的醫院云平臺。
阿里健康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阿里健康共分為藥店O2O、云醫院、數據服務和藥品電子監管碼四大平臺。其中,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被定位為“整合醫療全體系、全鏈條資源,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的網絡平臺”,其業務涵蓋了醫生、醫療機構、患者、醫療保險、健康管理、云藥房、檢查檢驗等一系列環節,在大力吸引基層醫療機構的同時,也在發展與二、三級醫療機構的合作,搭建分級醫療機構間的轉診平臺。
上述人士認為,由于缺乏相應的平臺和技術資源,診所、門診部等小型醫療機構很少有患者上門。入駐阿里健康云醫院平臺后,醫療機構不僅能免費使用阿里健康搭建的云HIS系統,還將通過盤活醫療資源,留住基層患者,實現分級診療。
有分析人士表示,阿里健康一方面與全國重點醫療機構合作,另一方面又向基層診所伸出橄欖枝,其打造網絡醫院的決心可見一斑。尤其是政策放開后,阿里健康云醫院將有可能成為醫生多點執業的平臺。
不管是上藥電商還是阿里健康,都意在撬動醫院市場。而珍誠在線與順豐的合作,則有可能沖擊整個醫藥商業業態。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斥資2.7億元獲得珍誠在線30%股份的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向記者透露,珍誠在線正在考慮跟順豐開展合作,由珍誠在線完成工商之間的B2B交易,線下配送則由順豐完成,此舉有望實現藥品從杭州到全國各地的直配。
“目前,我國藥品配送都不是一站式的,這主要是因為物流成本較高。我們希望借助電子商務降低配送成本,待規模做大后,實現48小時內全國藥品直配。”胡季強說。
“較之國內醫藥配送公司,順豐具備強大的網絡優勢和效率優勢,一旦順豐具備了成本優勢,該模式將對國藥、九州通等醫藥商業企業形成挑戰,國內醫藥商業格局也會隨之變化。”牛正乾認為。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毋庸置疑,盡管國家尚未正式放開處方藥網上銷售,但醫藥電商已站到了風口浪尖上。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武濱就曾經表示,互聯網將改變整個醫藥領域的生態,這種改變將是根本性的,與處方藥是否放開網售無關。
以擁有340多年歷史的同仁堂為例,3月18日,同仁堂在北京宣布推出首款為互聯網訂制的養生茶,并于3月20日在京東金融進行眾籌預售,隨后在天貓、1號店、京東、亞馬遜等各大電商平臺全網銷售。北京同仁堂誠安藥材有限公司總監李錦全表示,這是因為同仁堂希望依靠互聯網來改造產品的形態和服務,并利用互聯網思維改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業內人士也指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醫藥電商基本上分為兩大陣營,一是以天貓、京東、健一網、健客網等以產品銷售為主的貿易型電商,另一部分則是為了滿足不同人群在教育/預防、自診/輕問診、導診/掛號、診斷/治療等不同環節需求而發展起來服務型電商。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均有資本虎視眈眈。而隨著醫藥電商準入門檻的降低,尤其是放開網售處方藥的預期、醫保網上支付的試點、遠程醫療的規范,以及多點執業逐步推行等利好因素的增加,醫藥市場將迎來更多的電商淘金者,醫藥電商也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劉大偉指出,目前,在美國處方藥零售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的并不是亞馬遜、EBAY這樣的互聯網公司,而是沃爾格林和CVS等具有良好線下網絡資源的傳統醫藥商業巨頭。
牛正乾則表示,近幾年我國醫藥電商發展雖然迅猛,但是迄今為止,真正實現盈利的沒有幾家。“每個模式或許都有自己的優勢,但不見得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大家都在努力探索。”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