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乳腺癌: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1月16日,“中國好聲音”人氣歌手姚貝娜因乳腺癌復發腦、肺轉移不幸病逝。乳腺癌話題再次引發公眾關注和熱議,被公認為名副其實的“紅顏殺手”之一。不少女性開始恐慌:體檢時發現了乳腺增生,會不會發展為乳腺癌?體檢能查出乳腺癌嗎?如何預防?
有關專家指出,絕大多數乳腺增生癥患者在絕經后會不治而愈,只有極少數非典型乳腺增生患者“會增加得乳腺癌的可能性”。事實上,乳腺癌也沒有那么可怕,它不像卵巢癌、胰腺癌等深藏體內的腫瘤,而是屬體表腫瘤,很容易早期發現。早期乳腺癌完全有可能治愈,且治愈率相當高。但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且越來越呈現年輕化趨向,須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對乳腺癌了解越多,預防措施就會做得越好;即便萬一患癌,對治療也會有更正確、理性的認識,更能配合治療,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危險因素多,預防措施少——早診早治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居女性惡性腫瘤發病之首,同時也是致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屬于乳腺癌相對較低發的地區,但近年來發病人數逐年上升。據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數據顯示,2012年北京市乳腺癌新增病例4311例,發病率高達64.63/10萬,成為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發病年齡表現為:20歲以前比較少見,25~30歲以后,乳腺癌發病率逐漸升高,40~50歲較高,絕經后發病率繼續升高。
乳腺癌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很多,目前比較得到認可的主要包括:不育或未育,生育次數少,第一胎足月產年齡晚(大于30歲),月經初潮年齡小,絕經年齡晚,從未哺乳或哺乳時間短,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病史,乳腺癌家族史,一側乳腺癌病史,放射線暴露(包括既往胸壁放療史),外源性雌激素過多攝入(雌激素替代療法),肥胖超重,過多的脂肪和熱量攝入(高脂和高熱量飲食),纖維素、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攝入不足等等。
因多數危險因素較難控制和改變,能夠有效預防乳腺癌的措施并不是很多。目前預防總的原則是:盡可能避免或減少相關危險因素的暴露;堅持乳腺自查以及參加乳腺癌篩查(普查)以便早診早治。
減少危險因素暴露,降低乳腺癌風險的措施包括:合理膳食,減少脂肪攝入,增加粗纖維、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等的攝入;適當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戒煙限酒;盡可能在合適的生育年齡足月孕產,盡可能母乳喂養,喂養時間越長,預防作用越明顯;控制激素治療劑量和持續時間,因為激素聯合治療5年以上會增加乳腺癌風險;避免輻射和環境污染暴露,只有在必需的情況下才進行醫學影像檢查。
高危人群要更加重視、更高頻次地做早診篩查和專業咨詢,甚至使用化學藥物預防,或預防性乳腺切除。研究表明,服用他莫昔芬或依西美坦可以減少乳腺癌高危人群發病,但僅限在專科醫生指導下視情況使用,不可自行購藥服用。對于部分BRCA1/2基因突變、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可以考慮做預防性乳房切除術,但不是一定要做,須詳細咨詢腫瘤專科或乳腺專科醫生。
以上主要針對乳腺癌發病危險因素的預防屬于一級預防,目前乳腺癌預防重點應放在二級預防上,即早診篩查。乳腺癌是少數幾個經研究和實踐證明能夠通過篩查降低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之一。篩查發現的早期乳腺癌,治療效果好,預后好,部分患者可免于放化療帶來的毒副作用。早期乳腺癌可以進行保留乳房的手術,患者心理得到極大安慰,生活質量大為提高。因此,乳腺癌早診篩查必須要大力宣傳推廣。
首治須規范,隨訪要持續——預后可期
得了乳腺癌如何進行治療?首先要消除一個普遍的誤區:得了乳腺癌就等于宣判死刑。實際上,乳腺癌很容易做到早期發現,早診早治完全有可能治愈。一方面,乳腺癌篩查技術的進步以及相關規范的出臺,可以有效篩檢早期乳腺癌;另一方面,近年來乳腺癌臨床治療取得了巨大進步。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報道,2002~2011年間,乳腺癌死亡率以1.9%的速度下降。乳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很高,其中確診乳腺癌后的5年存活率高達89.2%。乳腺癌幸存者大多因其他原因死亡,并非死于乳腺癌。因此,即使患乳腺癌,也不必恐慌,多數女性都會存活下來。
乳腺癌治療都有哪些手段呢?正確治療的前提是正確診斷,病理診斷是癌癥診斷的金標準,明確病理診斷后接下來要進行一些必要的檢查,以明確是否有肝、肺、骨、腦等部位的轉移,從而進行臨床分期。然后根據病理類型、分子檢測、臨床分期等信息,并結合患者的一般情況、個人意愿和其他社會、家庭因素,綜合決定采取何種治療策略。其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包括乳腺癌根治術、改良根治術、保乳手術等),化療,靶向藥物治療,內分泌治療,放療等。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所有這些治療手段,有的只需要其中一兩種,有的則需要進行所有這些治療。到底該采用哪種治療手段,以及這些手段如何合理安排,先后次序怎樣,都非常專業化,需要專科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基本原則是綜合治療、個體化治療、規范治療。需要著重提醒的是,乳腺癌首次規范治療非常重要,患者一定要選擇到正規的有診治經驗的腫瘤專科或乳腺專科進行診治。
除了晚期外,乳腺癌治療以手術為主。術后根據病理類型、年齡、是否絕經、腫瘤大小、激素受體(ER/PR)表達情況、HER-2表達情況、Ki67等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進一步行術后輔助治療,包括化療、放療、靶向藥物治療、內分泌治療等。術后輔助治療手段可能不需要,也可能僅需要其中一種或幾種,或所有這些輔助治療手段均要進行,由腫瘤專科或乳腺專科醫生判斷決定。術后化療一般在術后半年左右內完成,如果要進行術后放療,通常在化療之后進行。在完成術后化療/放療后,除繼續完成1年的輔助靶向藥物治療,和/或輔助內分泌治療外,同時進入監測/隨訪階段。
乳腺癌術后進行隨訪監測的目的是:①為了早期發現可能的復發(包括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以盡早干預;②為了監測另一側未患癌的乳腺,正視風險,加強監測;③隨訪監測之前的治療(手術、化療、放療等)可能帶來的后續毒副反應,以及監測正在進行中的靶向藥物治療和內分泌治療可能出現的毒副反應;④隨時發現其他一些可能的未預料的情況;⑤通過隨訪使醫患互訪互動,促進患者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維持較理想的體重。
值得注意的是,對ER/PR陽性的乳腺癌來說,內分泌治療非常重要和關鍵。患者一定要堅持服用內分泌治療藥物,不要經常漏服,出現毒副反應請專科醫生進行處理,不要隨意自行停藥。由于內分泌治療需要每天服用,堅持至少5年以上,因而患者依從性不好,極大影響療效,增加復發概率。患者家屬要監督、提醒患者完成5~10年的內分泌治療。
另外,積極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心情愉快、維持理想體重(體重指數在20-25之間)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獲得最理想的預后轉歸。
(作者為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腫瘤科普專家)
相關鏈接
乳腺癌篩查早知道
1.乳腺癌篩查的定義、目的以及分類
⑴ 腫瘤篩查,或稱作普查,是針對無癥狀人群的一種人群防癌措施,而針對有癥狀人群的醫學檢查稱作診斷。
⑵ 乳腺癌篩查是通過有效、簡便、經濟的乳腺檢查措施,對無癥狀婦女開展篩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其最終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 篩查分為機會性篩查和群體普查2種。機會性篩查是婦女個體主動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篩查的醫療機構進行相關檢查;群體普查是社區或單位實體有組織地為適齡婦女提供乳腺篩查。
2.婦女參加乳腺癌篩查的起始年齡
⑴ 機會性篩查一般建議40周歲開始,但對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將篩查起始年齡提前到20周歲。
⑵ 群體普查暫無推薦年齡,目前國內開展的任何群體普查均屬于研究階段,缺乏不同年齡成本效益分析的數據,衛生部門開展的農村婦女免費乳腺癌檢查年齡為35~65歲,采用超聲檢查為主,補充乳腺X線檢查。
3.用于乳腺癌篩查的措施
⑴ 乳腺X線檢查:乳腺X線檢查對降低40歲以上婦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經得到了國外大多數學者的認可;乳腺X線篩查對40歲以上亞洲婦女準確性高。但乳腺X線對年輕致密乳腺組織穿透力差,故一般不建議對40歲以下、無明確乳腺癌高危因素或臨床體檢未發現異常的婦女進行乳腺X線檢查;常規乳腺X線檢查的射線劑量低,不會危害婦女健康,但正常女性無需短期內反復進行乳腺X線檢查。
⑵ 乳腺臨床體檢:乳腺臨床體檢單獨作為乳腺癌篩查的方法效果不佳,一般建議將體檢作為乳腺篩查的聯合檢查措施。
⑶ 乳腺自我檢查:乳腺自我檢查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診斷檢出率和降低死亡率;由于可以提高婦女的防癌意識,故仍鼓勵基層醫務工作者向婦女傳授每月1次乳腺自我檢查的方法。
⑷ 乳腺超聲檢查:可以作為乳腺X線篩查的聯合檢查措施或乳腺X線篩查結果為BI-RADS0級者的補充檢查措施。鑒于中國人乳腺癌發病高峰較靠前,絕經前患者比例高,乳腺相對致密,超聲可作為乳腺篩查的輔助手段。
⑸ 乳腺磁共振(MRI)檢查:MRI檢查可作為疑似病例的補充檢查措施;可與乳腺X線聯合用于某些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篩查。
⑹ 其他檢查:目前的證據不支持近紅外線掃描、核素掃描、導管灌洗等檢查作為乳腺癌篩查方法。
4.一般人群婦女乳腺癌篩查指南
20~39周歲:不推薦對非高危人群進行乳腺篩查。
40~49周歲:適合機會性篩查;每年1次乳腺X線檢查;推薦與臨床體檢聯合;對致密型乳腺推薦與B超檢查聯合。
50~69周歲:適合機會性篩查和人群普查;每1~2年1次乳腺X線檢查;推薦與臨床體檢聯合;對致密型乳腺推薦與B超檢查聯合。
70周歲或以上:適合機會性篩查:每2年1次乳腺X線檢查;推薦與臨床體檢聯合;對致密型乳腺推薦與B超檢查聯合。
5.乳腺癌高危人群篩查意見
建議對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進行篩查(40歲前),篩查間期推薦每半年1次,篩查手段除了應用一般人群常用的臨床體檢、B超、乳房X線檢查之外,可以應用MRI等新的影像學手段。
6.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義
⑴ 有明顯的乳腺癌遺傳傾向者。
⑵ 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患者。
⑶ 既往有胸部放療史的患者。
(摘自《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2013年乳腺癌篩查指南》)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