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種成藥兌成22種假藥 專騙老年患者
七種成藥兌成22種假藥 專騙老年患者
——明光市破獲特大制售假藥案 涉案金額達1200余萬元
□ 朱德宏 曹 近
今年6月,安徽省明光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接到群眾反映,稱菜市街居民區有人賣假藥。該局立即派人調查案情,聯合公安部門現場抓獲銷售假嫌疑人張某,查封扣押“風濕關節炎膠囊”278瓶。
隨著深入調查,明光市局聯合公安部門順藤摸瓜,趕赴河南省臺前縣抓獲了供貨中間商武良申。根據武良申的供述,執法人員又追蹤至山東省梁山縣,搗毀假藥的生產基地,抓獲涉嫌生產、銷售假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秦余存。
近日,這個涉案價值1200余萬元的特大生產、銷售假藥案被監管部門一舉破獲,共抓獲生產、銷售假藥犯罪嫌疑人9名。
突擊檢查
查獲地下“黑窩點”
6月13日上午,明光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接到一起投訴舉報。舉報人稱,菜市街居民區的住宅中,有人在販賣假藥,證據確鑿。明光市局遂聯合該市公安局,對被舉報的住戶進行突擊檢查,當場抓獲正在銷售“風濕關節膠囊”的68歲婦女張某,扣押住宅中搜出的假藥278瓶。
犯罪嫌疑人張某稱,藥品供應商為山東人,只知道姓武,其余信息不了解。經監管部門調查,此“膠囊”系假藥無誤。
隨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又在鳳陽縣府城鎮某村抓獲72歲的婦女梁某,當場扣押“風濕關節膠囊”50瓶,得知梁某的假藥供應商也是武某。梁某為武姓供應商銷售了600余瓶假藥。
通過犯罪嫌疑人張某和梁某供述,這些假藥均為山東武姓人員提供,兩人只知道武某手機號碼。
追溯上線
抓獲流竄銷售商
根據手機號碼,公安部門追蹤發現,該手機的機主為蚌埠市固鎮縣人。此人使用假身份證登記,手機已停機。執法人員通過多種手段,展開深層次信息研判,最終確定——所謂“山東武姓人員”實為河南省臺前縣馬樓鄉人武良申。此人已離開山東,回河南縣城生活,住址不詳。
執法人員驅車前往河南省,于6月29日將逃跑到鄰村的武某抓獲。經查實,犯罪嫌疑人武某供認,因其聽信親屬所言“賣假藥能掙大錢”,他從2010年開始,共向10個省市、30多個縣(市)銷售“風濕關節膠囊”5.3萬余瓶,涉案價值1200余萬元。
調查發現,此案中上當受騙的消費者多為60~70歲的老年人。假藥生產者自制配方,從藥店購買野木瓜片、活血片、布洛芬、雙氯、鈣片、維生素B1、胃舒平等七種成藥,搗碎混合,灌裝膠囊加工成所謂專治關節炎或咳喘類慢性病的膠囊假藥。
武良申等人四處流竄,讓老年病患者試吃假藥。許多老年人吃了假藥,暫時緩解了疼痛,將假藥當成“神藥”,口口相傳,競相購買銷售,不少人竟淪為假藥的銷售者。
武某供述,他的搭檔生產商為山東梁山縣的“小存”。
深挖細查
挖出假藥生產商
辦案人員根據武某提供的“小存”的信息,于7月10日前往山東省梁山縣開展秘密調查,確定梁山縣趙固堆鄉某村的“秦余存”即為“小存”,同時摸清了他的生產窩點。
7月24日,在山東有關部門配合下,執法人員在生產窩點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秦余存,現場扣押“高效骨痛寧膠囊”、“特效咳喘靈膠囊”等22種假藥及標簽、說明書、包裝盒,其中,假藥共計300余箱3萬余瓶,標簽230余萬張、說明書120余萬張、防偽標簽24萬張。
經審訊,犯罪嫌疑人秦余存供述其為武某等五人生產假藥,每天生產假藥5000瓶。2010年至今,他已生產假藥52萬余瓶,涉案價值1200余萬元。所制造的假藥通過特快專遞銷往四川、廣東、黑龍江等10個省市,100多個縣市區。
隨著案情不斷擴大,明光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與公安部門抽調骨干,組成專案組追查。
目前,專案組已抓獲9名犯罪嫌疑人,此案正在深入偵辦之中。
編后:制假、售假的犯罪分子號準老年患者期望快速解除疑難病癥的“脈搏”,自制假藥,鼓勵患者免費試用,采用大范圍、多據點的夸大宣傳銷售假藥。他們的手段并不高明,老年患者何以屢屢上當受騙,甚至成為售假的一份子?不得不引人關注與深思。
我們期待,隨著新醫改的深入推進,伴著藥品監管部門與公安機關的強力打擊,讓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得到保障,使該類違法犯罪行為無處遁形。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