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性高血壓成為高血壓診斷研究新方向
長期以來,高血壓的臨床診斷主要依靠測量血壓,臨床醫生們普遍以診室偶測血壓作為判斷血壓水平的依據。由于血壓的波動性、診所血壓的偶然性和門診時間、環境的局限性,這種診所血壓難以反映血壓的實際波動狀態。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ABPM)臨床應用后,發現部分患者僅在診室內血壓升高而在診室外血壓正常;或者一些診室血壓正常而在其他情況下,如在工作中和家中血壓升高并有相關靶器官損害的高血壓患者漏診。尤其是后者,對患者威脅更大,對這種隱蔽性高血壓(MH)的診斷必須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
近年來,除白大衣性高血壓(WCH)外,隱蔽性高血壓逐漸成為高血壓診斷研究的新方向,隨著循證醫學數據的增多以及對其發病機制和靶器官損害等方面研究的深入,發現它們對機體己存在不良影響。
動態監測和家庭自測血壓成為重要診斷標準
隱蔽性高血壓又稱逆白大衣性或反白大衣性高血壓,指診室內血壓正常(140/90毫米汞柱)而診室外血壓高于正常的現象,文獻報告這部分患者約占所謂正常血壓者的10%~15%左右,說明MH是一種很常見的高血壓類型。他們大多表現為對日常生活中的應激狀況或運動有較強的升壓反應。長期以來.我們按照診所水銀柱血壓計測定的血壓水平作為高血壓診斷、分級標準并指導治療,隱蔽性高血壓大多被忽視。但是,近來研究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隱蔽性高血壓是靶器官損傷和心血管事件獨立的危險因素,對隱蔽性高血壓的診斷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診斷隱蔽性高血壓的標準通常是診所偶測<140/90毫米汞柱,而動態血壓或家庭自測白天血壓>135/85毫米汞柱。發現隱蔽性高血壓目前常用的有兩種血壓測量方法,一是動態血壓監測,另一是家庭自測血壓。Stergiou等對438名高血壓患者分別用偶測血壓(相隔2周,測2次),家庭自測血壓(4天)和動態血壓(24小時)測量血壓。結果發現62例隱蔽性高血壓者,甩動態血壓測量發現隱蔽性高血壓者占14.2%,家庭自測血壓發現的占11.9%。雖然動態血壓和家庭自測血壓測量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有9%和6%差異.但動態血壓和家庭自測血壓可互相替換,均可作為檢出手段。由于家庭自測血壓簡便易行。
隱蔽性高血壓的臨床診斷對高危人群意義重大
在許多研究中都發現隱蔽性高血壓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度。首先,隱蔽性高血壓的個體發展為持續性高血壓的危險度有所增加。在HARVEST研究中,在隨訪6年以上的隱蔽性高血壓患者中35%發展成為持續性高血壓,而血壓正常者中,有19%發展成為持續性高血壓。其次,有隱蔽性高血壓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增加。大量研究發現,隱蔽性高血壓的個體有廣泛的靶器官損傷。
如何發現隱蔽性高血壓是臨床醫生的難題,困為不可能對所有診所血壓正常患者行動態血壓監測。目前對隱蔽性高血壓診斷缺乏特征性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要注意在高危人群的篩查和高血壓的綜合防治。繼續提商公眾的高血壓防治意識,定期健康體檢,注意規范測量血壓.有適應證時應做動態血壓監測。臨床醫生應重視將動態血壓,自測血壓與診室血壓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以免漏診單純診室血壓測量不能發現的隱蔽性高血壓患者。
在高危人群應該重視隱蔽性高血壓篩查,如冠心病、腦卒中,腎病和糖尿病患者等。另外對一過性血壓升高者更應注意檢查動態血壓和注意監測家庭自測血壓。對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男性.特別是診所血壓已經在高值,也應注意篩查隱蔽性高血壓。
對上述提到的高危人群應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進行生活方式治療。
已經診斷隱蔽性高血壓患者按照高血壓防治
已確診患者需按高血壓防治方案執行。更應重視對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的早期干預,包括生活方式的改變,某些預防性藥物如阿司匹林、調脂藥物的應用等。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