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推動醫藥創新體系建設
據中國醫藥報訊 近日,從國家科技部獲悉,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部署組織實施的“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經過“十一五”的努力,已經結出豐碩成果?!爸卮笮滤巹撝啤睂m検刮覈t藥科技產業的創新體系逐步形成,人才隊伍得以聚集,產業規模獲得提升。
截至今年6月初,在“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下,全國已有16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20個品種提交新藥注冊申請。此外,還有10多個品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數十個品種處于臨床Ⅲ期研究階段,今年年底還將提交一批新藥注冊申請。部分新藥研發的創新性和質量明顯提升,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近2/3的新藥是我國在世界上首次確定化學結構、作用靶點的一類新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10個以上由我國自主研制的新藥在發達國家進行臨床試驗,這將大大加快我國自主研制新藥的國際化進程。
“最重要的是,‘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發揮舉國體制的優勢,凝聚全國醫藥創新力量,調動各地發展醫藥科技產業的積極性,使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力度明顯加強,醫藥科研力量布局更加合理,醫藥產業規模得以提高,對我國醫藥研發創新體系建設和醫藥產業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表示。
新藥安全評價平臺是新藥研發所需的系列平臺之一。新藥研發涉及合成、篩選、藥理、藥效、安全評價、臨床評價等環節,需要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發平臺,過去我國在新藥研發平臺建設方面與國外差距大。為了盡快解決制約新藥研發的瓶頸問題,“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將“十一五”經費的近50%用于研發平臺建設,盡管經費總量不多,時間短,但目前研發平臺已經成為“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的研究工作基地,起著依托、支撐作用,同時對全國醫藥產業的科技進步發揮著引導作用。
目前,“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的15個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已在新藥品種研發、候選藥物篩選、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等方面呈現良好勢頭,某些技術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支撐藥物研發中顯示出巨大潛力。按照新藥研發鏈條部署的8個新藥臨床前安全評價技術平臺和26個臨床評價技術平臺,在技術服務能力提升和實現國際互認等方面都取得積極進展,四川大學新藥安全評價平臺、上海藥物所安全評價平臺承擔的國際委托大量增加,中山大學腫瘤臨床評價中心、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等一些單位已主持或參與大量新藥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和國外委托的臨床前安全評價任務。
“重大新藥創制”專項部署建設了39個以企業為主體的藥物技術創新平臺,推動企業成為藥物創新的主體,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有力促進了我國醫藥科技產業的規?;l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到“十二五”末,中國醫藥集團公司計劃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公司、北京醫藥集團公司等近10家企業也提出了藥品銷售額超500億元的目標。
隨著“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成果的逐步顯現,我國醫藥行業的創新水平將迎來一個質的飛躍,以創制為主的行業格局有望初步形成。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