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呆在茫然中到來——90%的老年癡呆患者坐失早期治療機會
2003年10月28日
? ? |
生活中常常出現這樣的事:平日里通情達理、溫文爾雅的老人,突然變得脾氣爆躁、不可理喻;一貫博學多才、思維敏捷的老教授,突然變得丟三落四,甚至不會簡單計算;更為奇怪的是,日常穿戴整潔、禮貌為先的長輩,竟突然像小孩一樣隨地大小便。華中科技大學梨園醫院神經內科李哈妮教授說,是老年癡呆癥讓這些老人變得行為怪異的。
據李教授介紹,其實老年癡呆患者的這些變化并不是突然來的,只是老人自己和家屬平時沒有在意,等癥狀變得嚴重了才突然發現。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年癡呆患者在早期未能被發現,家屬和患者自己把一些早期癥狀誤認為是一般的衰老表現而忽視就醫,直到病情嚴重了,才去看醫生,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老年癡呆癥是老年人出現的以大腦功能失調為基礎,以原有智能水平下降為主要特征的精神機能衰退性疾病。表現為記憶力下降,語言表達困難,定向力障礙(對時間、空間、人與事物缺乏辨識力),以及情感、人格、行為發生改變。
老年癡呆與衰老有著本質不同,但在癡呆早期兩者很難區別。因此現在不少家庭常常容易發生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把已經出現的癡呆早期癥狀沒當回事;另一方面是把正常衰老現象疑為癡呆,而惶恐不安。
我們先來看看兩者的不同。衰老首先表現在老年人生理變化進程上。即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在精神方面會出現衰退,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思維遲緩,動作遲鈍,適應環境能力下降;心態和個性方面也可能有所改變,如興趣減少,活力減退,情緒低沉等。這都是正常的生理老化現象。正常的精神衰老在記憶的減退上是緩進性的,采取措施后易補償。衰老一般無人格的改變,也無異常行為的發生,不至于影響正常生活,不妨礙參與社交活動。
老年癡呆主要表現為智能方面的障礙。特點是持續而緩慢,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往往是從不知不覺中開始,主要表現為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興趣降低、性格有些變化,但日常生活并未受到明顯影響。中期除記憶力繼續衰退外,認知功能(計算、思維、邏輯判斷)障礙明顯,表現為定向障礙、思維和判斷不清,以至日常生活需要人幫助,人格也出現變化,產生一些怪異行為。發展到晚期,表現為極度癡呆、失語乃至完全緘默,大小便失禁,身體蜷曲而臥床不起,生活能力完全喪失。
根據多年臨床經驗,李哈妮教授給老年癡呆歸納了10種表現:轉瞬即忘,顧前忘后,亂丟亂放,行為失常,語言表達障礙,地點和概念混亂,判斷能力減退,抽象思維喪失,缺乏積極主動,喜怒難以克制。李教授提醒,如果家屬不能分清老人的一些情況是正常衰老所致,還是因老年性癡呆所致,應該到醫院聽一下醫生的診斷,以免延誤治療。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