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烘炒食品質量抽查合格率為75.0%
烘炒食品是以果蔬籽、果仁、堅果等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輔料,經炒制或烘烤而成的食品,也稱炒貨。炒貨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又深受人們喜愛的休閑食品,是中國人的傳統休閑小食品。目前,烘炒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特別是節假日、旅游休閑期間,更是常備食品。
近年來,炒貨產銷企業無論從規模、質量都有很大發展,品牌生產企業引進了一些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新的生產工藝,使炒貨產品的品種、工藝等有較大的發展。同時,由于烘炒食品基本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較為簡單,國內炒貨企業以家庭作坊式的、低技術含量的小本粗加工生產形式為主,此次抽查產品質量不合格的企業多為此類企業。
目前,國內炒貨食品行業企業規模大小差別懸殊,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為進一步規范生產以保證產品質量,促進該行業的健康發展,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對烘炒食品進行了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了天津、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陜西等11個省市的產品,產品抽樣合格率為75.0%。
本次抽查結果表明,烘炒食品整體產品質量水平仍有待提高,生產企業規模和相應的產品質量水平兩極分化現象較為明顯。有一定規模的品牌企業能夠跟蹤行業的技術發展,隨著標準的實施及時調整和改進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及生產配方,使其產品質量能夠滿足標準的要求。同時發現了一些企業存在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不重視或不執行國家的有關法規和標準,有的缺少必要的生產設備和檢驗手段,產品質量安全缺乏必要的保障。
本次抽查中發現的主要質量問題有:
一是部分食品微生物指標超標。本次抽查發現有1種葵瓜子產品,經檢驗酵母為1100cfu/mL,而標準規定酵母應為≤25cfu/g,超出標準規定40多倍。還有1種顆顆香原味美葵產品,經檢驗霉菌為260cfu/mL,而標準規定霉菌應為≤25cfu/g,超出標準規定10多倍。出現這樣的問題說明生產企業的質量安全意識淡薄,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水平落后,不具備合格產品應有的生產條件。
二是部分產品過氧化值和酸價指標超標。烘炒食品為高含油量食品,會產生揮發性和非揮發性脂肪酸、醛、酮、醇等物質,若加工儲存環節不恰當,由于光、熱、空氣中的氧以及水和酶的作用,易引起油脂氧化,進而導致酸價、過氧化值等指標超標。國家標準規定烘炒食品過氧化值應≤0.38 g/100g,抽查發現有部分產品該項指標超標,嚴重的達1.3 g/100g。酸價超標的產品有1種,國家標準規定值應≤3mg/g,而實際檢測為5.7mg/g。
三是部分產品感官指標不符合標準規定。本次抽查發現有部分產品感官指標有酸敗異味,占抽查總數的12.5%。由于炒貨的原料是農副產品,原料為季節性收購,儲藏后常年加工。原料本身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質量,受氣候環境影響因素大,控制較難。若貯存倉庫和加工車間溫度控制不嚴,或使用儲存時間過長的原料,容易導致產品氧化變質,產生特殊的臭氣和發苦的滋味,影響感官質量,產品感官指標出現酸敗異味。
四是部分食品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根據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規定,甜蜜素作為甜味劑使用在烘炒食品中,使用量為不得大于6g/Kg,抽查發現有個別產品該項指標輕度超標。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個別廠家不了解有關標準的規定,或者生產過程工藝控制不嚴,導致添加劑指標超標。
針對本次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國家質檢總局責成有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嚴格按照產品質量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堅持扶優治劣的原則,對產品質量好的企業進行表揚,促進其產品擴大市場份額;對產品質量安全低劣的企業,特別是產品衛生指標不合格的企業,要嚴格整改,認真復查,復查不合格的企業,要堅決禁止其生產,確保不合格的產品不流向市場,保護廣大消費者的消費權益。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