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不忘三種身份
圖為張欣宇(右)與養殖戶一起查看牛場情況。
天氣有些悶熱,但看著牛棚里一頭頭茁壯成長的牛犢、慵懶待產的種牛、年底將出欄的肥牛,我倍感舒爽和欣慰:村里的經濟振興,終于邁出了第一步。
我是遼寧省藥品監管局醫療器械監管處的三級調研員,今年1月被選派至本溪市桓仁縣八里甸子鎮韭菜園子村開展扶貧工作,擔任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作為一名擁有20多年軍旅經歷的黨員干部,我深知,牢記使命、勇于擔當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是一名黨員,要為黨旗增輝!
韭菜園子村現有478戶1930名村民,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駐村后,為了盡快融入村里,我利用春節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走訪調研了村上64名黨員和所有貧困戶家庭,在村里的8個小組中分別組織召開了由村干部、組長、黨員和村民代表參加的座談會,一邊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講給村民,一邊對村里的情況進行全面摸底。由于臨近春節,我在走訪中還帶去了遼寧省藥監局為貧困戶準備的糧油和慰問金。
摸清情況后,我與扶貧工作隊隊員共同制定了扶貧工作計劃。在與遼寧省藥監局溝通研究后,制定了“手拉手”結對幫扶計劃,讓局里的黨員和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
貧困戶有了援手,接下來就要找到能夠帶領村民一塊兒致富的“先鋒隊員”。不過,韭菜園子村由于歷史遺留問題等原因,村民向心力不強,村兩委班子在開展工作時往往會遇到困難。我這個第一書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思想和關于精準扶貧的講話精神入手,帶頭抓好《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學習貫徹,對村黨支部工作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逐一進行輔導講解、糾正規范;同時,堅持定期為村里的黨員上黨課,進一步強化大家的團結意識。
光嘴上說,哪有人會“服”你?為了“以心換心”,我平時除了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干農活外,
還與村兩委班子一起開展工作,開春分地、解決村民糾紛……只要需要村干部出面的地方,都有我的身影。
“你來了之后,村里各項工作開展得順暢多了。”韭菜園子村支書周尊威總是這樣說。
我是轉業軍人,要為軍人爭光!
雖然我脫去了軍裝,但軍人本色始終沒變。每天騎著一輛破舊自行車,在田間地頭、山林溝坎、村部與養殖基地轉悠一圈,已經成為我每天早起后的習慣。
經過與村民的溝通交流,以及這半年多來的生活經歷,我發現,吃水問題是村民迫切期待解決的問題——原來,村里的自來水蓄水池和管路因年久失修,冬天時會結冰而抽不出水,村民只能到原來的幾口大井打水;到了夏天,又會因雨水過大造成自來水渾濁,村民只能把自來水沉淀后再用。為此,我多次跑到桓仁縣水務部門協調。
6月16日,我在送水源地水樣去檢測的路上發生了車禍。那天早上5點多,我與韭菜園子村村主任楊茂勝一起到備選水源地的4個溝渠,它們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中央、兩個在山腳下,取完一圈水樣下來,足足走了4公里多。雖然那時山里早晨的溫度不到20攝氏度,但是我們已經大汗淋漓。
為了盡早獲得水質檢驗報告,我決定獨自駕車送水樣到沈陽。不過,天公不作美,此時突然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就在車行駛到本桓公路不久,在一個U型彎道下坡時,我的車發生了側翻,造成我腰椎骨膨出、頸椎突出、腰部軟組織受傷……
“醫生建議你住院休養一個月,你咋就回來上班了?”楊茂勝見到我來上班,非常驚訝。
“這不沒什么事嘛,所以回來了。”我始終認為自己是當過兵的、是鐵打的漢子,這點小傷算不了什么。當然,我更放不下的是村里的工作。
令我欣慰的是,在縣水務部門的支持下,今年村里的蓄水池和自來水管道將被重新修繕,村民今年冬天就能吃上放心水、優質水。
吃水問題解決了,村中央的便民橋修建,村前文化廣場的路燈、圍欄安裝也漸漸有了著落……遼寧省藥監局支持的18萬元扶持資金,給村民辦了很多實事兒。
我是扶貧隊長,要為扶貧攻堅助力!
村子要想富起來,必須要有產業。
養牛產業便是我們攻下的第一個堡壘。有了初步想法后,我于今年3月帶領村兩委班子和部分黨員到撫順新賓、營口、大石橋等地參觀規模化養殖場,學習先進的養殖技術,我們的行動還被遼寧電視臺《黑土地》欄目作了跟蹤報道。
參觀學習回來后,我們定下了“由大戶帶動,與政策扶持戶聯合”的產業發展思路,5月初開始興建養牛場,預計規模為1000頭存欄。在此期間,我又聯系沈陽農業大學的養殖專家就牛場建設、人員配備、防疫接種等進行指導。
截至目前,養牛場已經完成先期投資,300頭牛已經進欄。按照計劃,達到500頭牛存欄時,貧困戶和移民戶可按照當地政策享受75萬元的補助。屆時,他們可持政策扶持資金入股養牛場,從第二年起,每年還會獲得資金分紅。
養殖產業落了地,我們又瞄準了第二個目標——種植產業。根據韭菜園子村的地理特點,這里適合平地山野菜和平地藥材種植。我在與本溪市扶貧辦聯系后,爭取到政府貼息貸款的資金支持,現在正在籌建農業合作社。
另外,韭菜園子村3000多畝地中有800多畝地是水田。據遼寧省農科院稻作所考察,這里的氣候和土壤適合種植產量高、品質優的稻花香5號水稻。我計劃明年帶領村民改良村里的水稻品種,創建地域品牌,讓所有人都能受益。
看到村子一天天發生著喜人的變化,看到父老鄉親們逐漸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也備受鼓舞。同時,我更希望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更深的印記,在脫貧致富路上收獲更多的果實,讓鄉親們的幸福感再多一點! (作者系遼寧省藥品監管局醫療器械監管處三級調研員,現任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八里甸子鎮韭菜園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 文/圖 張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