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售處方藥監管與規范問題備受關注 如何整治網上賣藥亂象?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期網售處方藥監管與規范問題備受關注。今年4月,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第二次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擬規定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引起熱烈爭論。有消費者說:“出差在外,找藥店不方便。感冒發燒無力出門,點擊手機買藥APP,不到一個小時藥就送到了,挺方便?!?/p>
但同時媒體也披露,經過被曝光及平臺自查后,仍有個別平臺涉嫌無處方售處方藥,對患者個人信息、病情真偽的審核機制要么形同虛設,要么存在漏洞。甚至曾因用戶使用過量導致死亡而引發社會關注的“秋水仙堿片”,也仍有平臺不需要處方就能一次性購買多瓶。如何整治網上賣藥亂象?網售處方藥是要全面禁止,還是要找到有效嚴格的監管途徑?
對很多消費者而言,網上買藥與網上購買其他商品沒有什么不同的概念或者體驗。有媒體報道,京東大藥房過去3年藥品品類收入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0%。2018年,阿里健康的平臺成交額達到400億元,平安好醫生平臺成交額也達到30億元。中國醫院協會醫療法制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鄭雪倩認為,網上診療和售藥的發展可以方便部分患者,促進醫藥行業的經營和發展。鄭雪倩說:“你現在到大醫院掛專家號,掛得上嗎?但是看專家的,一半都是老病人去開藥的,所以我覺得這是浪費資源。我個人的觀點是,應該依托醫療機構來開展網上診療,讓醫生可以在網上開藥。廣東二院我參觀過,它就是醫院連通藥店,病人到藥店買藥的時候可以在平臺上直接跟醫生了解,我能不能吃這個藥?掛一個互聯網診療,醫生就可以給他開處方,直接在藥店里就配送藥物了?!?/p>
但不可否認,網絡售藥存在諸多不規范銷售行為:無處方可買處方藥、處方藥也搞“滿減促銷”。中國非處方藥協會市場營銷專業委員會助理主任、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馬光磊做過醫生也做過藥品銷售,對于“用藥安全”問題感觸至深:“藥的重要程度很高,它是人命關天的,而且幾乎很難區分安全的藥和不安全的藥,像前兩天引起關注的事件,有人在網上購買了秋水仙堿,這是一個治療尿酸過高的藥,但吃100片也吃死了,不存在絕對安全的藥。而且服用人的體質不同,效果也差距比較大。所以在藥品銷售過程當中,怎么考慮安全性理論上都不為過的。”
售藥平臺在網售處方藥時雖設有審查環節,但即便沒有醫生處方也能審核通過。對沒有醫學知識的普通患者而言,用藥安全存在巨大隱患。此輪醫改中,網售處方藥問題不應回避。馬光磊認為:“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的改革發展非??欤绕溥@一輪醫改做得非常好的一點是,低調中干實事。像現在的‘4+7’藥品帶量采購試點,極大觸動了醫藥行業的利益鏈條,營銷模式發生了巨大改變。網售處方藥只是‘三醫聯動’改革的一個小部分,或者說只是最終可能的結果之一,網售處方藥跟‘三醫聯動’的關系非常深?!?/p>
鄭雪倩建議完善相關立法,在藥品管理法修訂后,盡快出臺網上銷售藥品管理辦法,讓藥品生產企業、銷售者、醫院等主體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出臺相關技術規范,制定技術標準。明確網上售藥流程、網上審核及網上銷售目錄。馬光磊進一步強調,處方管好了,藥品才能管好:“在主體的頂層設計上,清晰了藥品持有者、藥品經營者、藥品網絡經營者和藥品網絡銷售平臺的設計,但是在藥品網絡銷售平臺的設計上還有進一步清晰的可能,至少要清晰分為管處方的、管處方責任的、管交易和配送的,最好不要出現管撮合的?!?/p>
網售處方藥,如果不搞一刀切、全面禁止,在技術治理上如何做到有效監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分析:“《藥品管理法實施細則》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都規定了要有質量追溯系統。診療處方和售藥的銜接現在很好處理,一藥一碼,追根溯源,證據留存,你在哪兒購的藥,購的什么藥,藥劑的名稱、批號、生產日期、劑量,都要清清楚楚,要打通數據的孤島?!?/p>
支振鋒進一步分析:“從法律框架到監管執法,再到技術標準,要形成閉環的監管框架。這樣網售非處方藥就沒有問題,網售一部分目錄控制下的處方藥也沒有問題,這樣老百姓就放心了?!保ㄓ浾邔O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