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大新藥創制”專項累計139個品種獲新藥證書
中國科學技術部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31日在北京舉行“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新藥創制專項)新聞發布會,集中發布該專項近兩年來的重大成果顯示,截至2019年7月,累計139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其中1類新藥44個,這一數量是專項實施前的8倍。
發布會上,新藥創制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衛健委科教司專員劉登峰從重大品種研發、創新體系建設、醫藥產業發展、中藥現代化、國產藥品國際化等五個方面,重點介紹新藥創制專項取得的最新進展。
重大品種研發方面,針對重大疾病防控需求,新藥創制專項圍繞產業鏈部署研發鏈,已超額完成“十三五”品種研發目標,目前累計139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其中,自2017年2月以來,有14個1類新藥獲批,呈現出井噴式增長。
創新體系建設方面,初步建成國家藥物創新技術體系。新藥創制專項通過布局建設一系列技術平臺,已基本建成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的源頭創新,以企業為主的技術創新,上中下游緊密結合、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網格化創新體系,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中藥現代化方面,新藥創制專項大力推動中藥大品種技術改造和臨床再評價,提升中藥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水平,并加快中藥國際化步伐。目前,專項支持的32個中藥品種獲新藥證書,48個品種獲臨床批件。
國產藥品國際化方面,到2018年底,新藥創制專項累計超過280個通用名藥物通過歐美注冊,29個專項支持品種在歐美發達國家獲批上市,23個制劑品種以及4個疫苗產品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認證,近百個新藥開展歐美臨床試驗,一批中國自主研制的新藥及高端制劑走向國際。
醫藥產業發展方面,在新藥創制專項帶動下,2018年中國醫藥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5840億元、利潤總額336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7%、10.9%。中國百億規模藥企數量由專項實施前的2家增至17家。同時,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逐步形成相對集中、各具特色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科技部重大專項司副司長楊哲說,國務院2006年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部署新藥創制等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專項實施十余年來,廣大科研人員聚焦目標、集中攻關,產出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提升中國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新藥創制專項聚焦新藥研發關鍵領域和中國百姓用藥急需,集中優勢資源,帶動中國新藥研發能力跨越式發展,為保障國民健康提供科技支撐。
他表示,目前,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已進入收官沖刺階段,新藥創制專項將繼續瞄準國家戰略目標,聚焦人民的健康和醫療需求,不斷研制出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的好藥、新藥,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