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相聚!第二屆食品安全戰略青年智庫學者論壇在京召開
2019“食品安全戰略青年智庫學者論壇”現場。記者郭厚杰 攝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陸悅) 6月25日,2019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主題日活動之一,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食品安全戰略青年智庫學者論壇”在京舉辦。本次論壇邀請了多位青年學者,與百余位市場監管部門、食品企業代表,聚焦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智慧時代食品安全治理創新、“放管服”改革與食安治理等熱點話題,探索食品安全監管新理念和新方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總監王鐵漢出席論壇并致辭。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長吳少禎。記者郭厚杰 攝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長吳少禎在致辭中表示,2018年,中國健康傳媒集團組建健康中國研究院,開展面向政府部門的政策理論研究、政策實施調研,以及面向大健康行業、企業的市場調研,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決策咨詢。同時,集團與社會各方優勢資源廣泛合作,積極為關注、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相關方搭建高端溝通交流的平臺,推進“健康中國”戰略、“食品安全戰略”的研究和落地實施。本次舉辦“食品安全戰略青年智庫學者論壇”論壇,正是通過搭建政府、學界、企業等領域專業人士智慧火花撞擊的平臺,將決策者、研究者、觀察者、實踐者齊聚一堂,形成合力,為我國食品安全工作獻計獻策。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預警交流和標準處處長郝明虹。記者鄧橋 攝
在主題發言環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預警交流和標準處處長郝明虹介紹了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的現狀與發展。她表示,當前食品新業態不斷出現,食品安全存在信息的不對稱性,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不適應等情況。近年來,在制度構建、隊伍建設、信息交流、社會共治等方面做了探索,下一步要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要求,逐步構建中國特色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和分析系統、發布系統、響應系統和再評估系統,未來要改變食品安全信息多處、零散發布的現狀,建立權威、集中、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發布平臺,加大預警交流機構、隊伍建設,完善和構建適合國情的預警交流體系,推動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由事中事后監管,逐步向預防風險為主轉變。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管司綜合處處長劉松濤。記者鄧橋 攝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管司綜合處處長劉松濤指出,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應向信息交流轉變,目的是建立信心、構建信任,理念是重在預防、貴在治本。他以今年5月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舉行的保健食品“五進”專項科普宣傳為例,指出信息交流應該具有“共治、協同、創新、互動、精準”的特點。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宋華琳。記者郭厚杰 攝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宋華琳指出,智慧時代,食品安全從政府監管走向公共治理,要關注社會、企業、組織和個人在實現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通過法律來引導社會系統,通過不同系統的“結構耦合”,來實現監管目標。他建議,要依法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構食品安全大數據可視化融平臺,并運用大數據制定和調整食品監管政策。
圓桌論壇環節,青年學者們圍繞“食品安全治理‘放管服’改革”主題進行研討。記者鄧橋 攝
圓桌論壇環節,青年學者們圍繞“大數據助力食品更安全”主題進行研討。記者郭厚杰 攝
研討會上還舉辦了兩場圓桌論壇,青年學者們圍繞“食品安全治理‘放管服’改革”“大數據助力食品更安全”兩個主題進行了深度研討。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東雷。記者鄧橋 攝
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東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食品安全工作已經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環境中,此次論壇,與會青年學者們對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進行全面、客觀、系統的分析,對新時期食品安全發展和未來戰略走向進行了深度研判,發出了食品安全戰略的青年“最強音”。
來自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業務司局,北京、廣東、河北、山西等地監管機構的領導;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廣州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青年學者;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北京市律師協會、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等協學會的專家,以及部分企業代表共計120多人出席了本次論壇。
《中國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齊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