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長期管理規范治療至關重要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董笑非)"心衰是一種長期進展性嚴重的心血管慢性疾病。盡管目前我國心衰治療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受患者經濟能力、有效的長期管理模式缺乏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心衰仍是尚未攻克的頑疾之一,長期管理任重道遠。"6月19日,北京安貞醫院主任醫師劉宇揚教授在諾華制藥支持的中國心衰診療現狀媒體溝通會上說道。
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數量日益增加,這些都是巨大的"潛在"的心衰高危人群。約20%的心衰患者在確診后1年內死亡,約有50%的心衰患者在診斷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種癌癥。據劉宇揚介紹,由于心衰普及率不高,民眾對其普遍缺乏基本認知,致使很多患者錯失了最佳診療時機。不僅如此,心衰導致反復住院,給患者及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數據顯示,我國心衰患者年均醫療費用近29000元。
近年來,在醫學界科學家、學者和專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心衰領域在規范推進及治療方法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進展。2018年10月,《2018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為我國心衰診療標準化、規范化奠定基礎。在心衰的藥物治療方面,被納入歐美指南的創新藥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也被列為《指南》一類推薦。該藥在2017年獲我國優先審評上市,已納入山東、江蘇、安徽等六省醫保,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用藥負擔,也促使心衰患者及時接受規范的藥物治療。
"要滿足更多心衰患者的治療需求,仍迫切需要從國家醫保準入層面給予慢性心衰治療關注與支持。"劉宇揚說。
心衰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給予患者適合的診治和長期管理需要由心臟專科醫生、護士、藥師、康復治療師等多學科組成的團隊,并遵循心衰指南等,按流程及規范協作完成。此外,劉宇揚認為,心衰疾病管理需要建立慢性心衰全程管理模式:對于已確診的心衰患者,需要謹遵醫囑,接受標準化治療;通過分級診療,建立心衰患者長期隨訪機制,行成"家庭-社區-醫院"聯動體系;加強患者疾病教育,關注患者長期疾病管理,讓其成為自己的健康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