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警示燈”
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國已經登上癌癥榜“榜首”。其實80%~90%的早期肺癌患者經過治療,是可以治愈的。臨床中,肺癌像五分錢硬幣大小的時候,就很容易被X射線照出來。
但遺憾的是,在現實中,大多肺癌被發現時,已渡過了其生涯的3/4,而此刻已很可能屬于末期。
所以如何早期預防肺癌、發現肺癌、遠離肺癌,尋找肺癌的“警示燈”,是相當重要的;大量臨床事實證明,癌癥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時間可以從數年到數十年。在這一過程中,只要打斷其中任何環節,都有可能制止癌癥的發生和發展。
以下是肺癌常見的或比較特異性的一些癥狀,希望對大眾有所警示。
咳嗽
咳嗽是一種反射活動,是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并把刺激上傳至大腦咳嗽中樞,大腦發出指令,先是聲門緊閉,呼氣肌收縮,繼而
咳嗽是肺癌常見的首發癥狀,約占45%,早期多為陣發性嗆咳,無痰或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肺癌的發生與發展,會對所“居住”區域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刺激,只要有癌腫的存在,就會不停地騷擾那些嬌嫩黏膜上的敏感的感覺神經,后果就是反復的刺激性嗆咳。隨著腫瘤的增大,支氣管腔逐漸變窄,可以使咳嗽聲出現高音調的金屬音。
咯血
咯血給人的直觀印象比較深刻,在影視劇中經??吹窖輪T咳咳咳,咯出一口鮮血,匆忙間用手絹包起來藏好…… 觀眾心里也咯噔一下:完了!得什么絕癥了吧?
某種意義上講,咳嗽未必有什么病,但咯血就肯定得病了,最常見的幾種可能中就包括肺癌。其特點是間斷性反復少量血痰,往往血多于痰,顏色較鮮,咯血量一般很少,可持續數周、數月或呈間歇性發作。
惡性腫瘤的特點之一就是長得快,需要的營養也多。在肺癌的發病過程中,會生成專供其生長的新生血管,這些血管往往也是扭曲、粗大、畸形的,容易在腫瘤生長過程中破損而導致出血;另外一個原因則是腫瘤直接侵蝕了正常的血管結構而造成痰中帶血或是咯出鮮血。
40歲以上中年人出現血痰者,約有1/4為肺癌所致,因此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血痰時,切莫麻痹大意。
胸痛
胸痛可以說是肺癌病程中最難以捉摸的表現,它是純主觀的表達,每個人的描述都不盡相同,會有灼痛、酸痛、脹痛、隱痛、悶痛、壓榨樣痛、針刺痛、刀割痛、撕裂痛等。
癌腫的浸潤生長可以刺激支氣管壁及壁層胸膜的感覺神經,產生痛覺沖動,上傳至大腦就形成了胸痛。
常表現出來的是隱隱的悶痛的感覺,有時可以持續幾個小時甚至幾天。胸痛常因咳嗽、深呼吸而加重,其他胸壁活動并不引起疼痛,而胸壁局部無壓痛。平時較輕微,但部位固定,逐漸加劇往往提示可能有胸膜、胸壁或縱隔的侵犯。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在肺癌的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乎貫穿始終。
早期呼吸困難表現有時不太明顯,只是有點氣短或發悶的感覺。隨著癌細胞的侵蝕,肺部正常呼吸面積逐步受損,就像一片空地周圍不停地蓋樓蓋工廠,中心的人肯定覺得空間越來越少,感到憋悶。這時,患者逐漸感到吸氣不足,感覺空氣“吸不夠”,不得不更快、更加用力地呼吸。因而會加大呼吸力度,表現為呼吸費力,嚴重時出現鼻翼扇動、張口呼吸及抽泣樣呼吸,口唇發紫,胸廓明顯起伏,呼吸頻率、深度和節奏都有所改變。
聲音嘶啞
如果聲音突然變啞,很多人會把它當作感冒或者疲勞的后遺癥,或是以為用嗓過度,有點咽炎。事實上,聲音嘶啞絕不只是那么簡單,尤其是伴隨吞咽困難、喝水也嗆著,就更要警惕。
聲音嘶啞是指發聲時失去了圓潤而清亮的音質,表現有程度不同的音質變化:“毛”“沙”“嘶”“啞”。這是因為聲帶的形狀、彈性異常,使得聲帶振動既不對稱又不均勻而產生的。
在我們的咽喉要道,有一組神經——喉返神經,就像是兩個電閘在控制著支配聲帶的肌肉,從而影響聲門的振動。而在肺癌的某些階段,癌腫生長一旦壓迫到了這組神經,造成信號的異常,跳閘了,電刺激傳不過去,從而無法正常指揮咽喉處的肌肉活動,聲帶處于異常狀態,就可能出現發音嘶啞,咽部易疲勞,常出現破嗓兒,說話、咳嗽有漏氣的感覺。
面頸部腫脹
面頸部腫脹也可能是肺癌的表現。醫學上把水分在組織間(也就是血管的外面)潴留過多的狀態稱為水腫。
頭頸區域有很多血管,就像很多小溪匯成一條大河,上腔靜脈就是其中的一條主干,它匯集頭、頸、胸和上肢的各條支流的血液,然后注入心臟。
但由于上腔靜脈的管壁較薄,其內的血壓較低,其前又鄰近雙肺,故而容易被肺內癌腫病變壓迫而阻塞,就會出現特征性的局部表現——淺表靜脈曲張,就像一條條淡藍色的蚯蚓爬滿了前胸。如果癌腫進一步壓迫上腔靜脈,血液幾乎完全堵在上游流不下去,就會導致面、頸部水腫,進而還會出現頭痛、眩暈、呼吸困難等。
杵狀指
做個小測試:把雙手并攏合十,握拳,掌心掌根分開,僅以相應手指末段指節相貼,仔細看,每個相貼處都有一道縫隙。這是因為健康人手指末節側面指甲與甲周皮膚的角度為160度,所以不會緊密相貼。
而杵狀指此角度可逐漸變大,至180度及以上,指(趾)端膨大如鼓槌,指甲高度彎曲并隆起,手指在甲床基部厚度超過遠端指間關節的厚度,甲床基部周徑大于遠端指間關節的周徑。按壓指甲根部,可有明顯的彈性感,并可有壓痛。
杵狀指可能預示著一些嚴重疾病:肺癌或一些其他心肺慢性疾病使指端局部缺氧,血液循環障礙、水腫、浸潤、血管增多、甲床結締組織增生。
在支氣管肺癌中以鱗狀細胞癌伴有癌性空洞者出現本癥多見,發病年齡一般較大,以中老年為主。
肌無力
人體肌肉活動主宰運動,神經活動又主宰肌肉,神經肌肉之間生物電信號傳遞如果存在障礙,就會發生肌無力。
與癌癥相關的肌無力全稱為類重癥肌無力綜合征,尤以小細胞肺癌多見,可發生在患癌之前,也可發生在患癌之后。
發病的病因是惡性腫瘤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免疫系統的作用是“抵御外敵”和監視自身的異常細胞。但是在有些肺癌患者體內,免疫系統功能發生異常,不是免疫力降低,而是打內戰。免疫系統產生的異常物質攻擊并破壞了神經肌肉間的正常電刺激信號,患者多次運動后就出現了不能足夠引發肌肉收縮的現象。
主要的表現:眼部肌肉受損,上眼瞼下垂,睜眼無力;咀嚼肌功能失調,越嚼越沒勁兒,特別是吃較硬的食物時更困難,嚴重時連嘴也張不開;表情肌障礙,笑得不自然,苦笑面容,不能噘嘴;四肢肌活動障礙,上樓困難或不能蹲下、站立,或表現為梳頭、洗臉困難,抬起手臂都沒力氣。大多數患者上午輕而下午重,或活動后加重而休息后減輕等。
霍納綜合征與肩痛
有的人照鏡子時突然發現一邊眼大一邊眼小,這是怎么回事?有的老年人肩膀疼,以為是肩周炎或風濕。
這兩件事看似平淡無奇、毫不相干,殊不知有些時候,眼部癥狀未必是眼睛有問題,肩痛病也不在肩,而是患了肺癌。
有些肺癌發生在肺尖,也就是鎖骨的后內方,被稱為肺尖上溝癌。而在肺尖的周圍鄰近地區有許多的神經和神經根,當發生癌腫后,不斷增長的癌腫組織可以壓迫或是侵犯這些神經,從而出現霍納綜合征和肩痛。
霍納綜合征,又叫頸交感神經麻痹綜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經中樞至眼部的通路上受到壓迫和破壞,引起上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及患側面部無汗。
而伴有肩和上肢疼痛,則是因為腫瘤壓迫臂叢神經造成以肩部、腋下為主,向上肢內側放射至肘部、小指的火灼樣疼痛,在夜間加重。
總而言之,肺癌早期沒有特異性癥狀,早期肺癌多因查體偶然發現,對于肺癌高危人群,定期查體很重要。出現以上癥狀時,病情多已到中晚期,但近年來肺癌治療手段已有很大的發展提高,中晚期患者也常能獲得長期生存。
提醒大家一定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當身體對你發出報警信號時,一定要重視并及時到醫院就診排查,不要一拖再拖、諱疾忌醫,最終失去了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機會。(與安安網聯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