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證”有理?別逗了!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3月19日,國家藥監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執業藥師“掛證”整治。這一舉措在老百姓看來,有助于確保公眾用藥安全,值得肯定。但也有個別藥店認為,藥店經營壓力大,打擊執業藥師“掛證”,不利于藥店發展——“掛證”有理?別逗了。
掛證,是因為藥店經營壓力大?
我們先看看全國藥店經營情況。
先看這樣一組數據: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共有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466546家,其中法人批發企業11959家、非法人批發企業1549家;零售連鎖企業4981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04895家;零售單體藥店243162家。
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共有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465618家,其中法人批發企業11794家、非法人批發企業1181家;零售連鎖企業5609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20703家;零售單體藥店226331家。
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國共有藥品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47.2萬家,其中批發企業1.3萬家;零售連鎖企業5409家,零售連鎖企業門店22.9萬家;零售藥店22.5萬家。
根據我國食品藥品監管統計年報,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國零售藥店門店數分別為44.8萬、44.7萬、45.4萬。而筆者得到的最新數據是,到2018年底,我國零售藥店門店數在49萬左右。門店數的增長意味著有具有天然逐利性的資本不斷進入。筆者不禁想問一句,如果零售藥店整體經營狀況不好,門店數為什么會呈現出遞增趨勢?
再看2018年零售藥店行業投資情況。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醫藥零售研究中心的《2018零售藥店發展狀況報告》有這樣的數據:
面對2018年藥品零售行業中如火如荼地參股、控股、并購,筆者特別想問一句,如果藥品零售行業無利可圖,這些資本包括阿里健康等,為何會不斷進入?
掛證,是因為執業藥師不夠用不好用?
這其實是個偽命題。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總人數累計達到103萬人,注冊于零售藥店的執業藥師只有41萬余人。相對于49萬家零售門店,103萬顯然是夠的,這還不包括被視同為執業藥師的3.7萬從業藥師。一些藥店人所謂的執業藥師不夠用,實際只看到注冊于零售藥店的執業藥師只有41萬余人。至于為啥通過執業藥師資格考試的人不愿意去藥店執業,筆者想問一句:您給的待遇夠么?
至于“執業藥師不好用”的問題,筆者認為,如果一家藥店連執業藥師都還沒配備,就先別抱怨人家執業藥師“不好用”了。
藥店銷售處方藥,不需要執業藥師么?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2017年)給出了這樣的數據:
執業藥師存在零售藥店,就是為合理用藥服務。近年來,國家執業藥師考試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向臨床方向發展趨勢,執業藥師越來越有能力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守護公眾用藥安全。
目前,在國家大政策背景下,醫院處方外流是一大趨勢。而這也正是近年來零售藥店數量增加、銷售增長的重要原因。
處方外流已成大勢所趨
數據顯示,2016年日本的處方藥院外配藥比例約71.7%,美國2015年即超過83%。我國目前數據遠遠低于上述國家。來自IMS和商務部數據,2016年我國藥品市場有超過85%的藥是處方藥,77%的處方藥銷售都停留在醫院內。可以預想,一旦院內處方大量流出,承接對象主要是零售藥店。而這種處方外流,在給藥品零售行業帶來巨大利好的同時,也極大增加了零售藥店指導公眾合理用藥的壓力。
類似的事件屢見報端。
執業藥師,該配就配吧。(文/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