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禁設小賣部外,也應管好校外小賣部
由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制定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近日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該規定明確,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確有需要設置的,應當依法取得許可,并避免售賣高鹽、高糖及高脂肪食品。
不知從何時起,校園內出現了小賣部的身影。每到下課或放學時間,這些小賣部就擠滿了買零食的學生。由于絕大部分學生屬于低消費人群,因而小賣部里出售的食品價格大多為五毛、一兩元,而糖果、辣條、飲料等幾乎成了小賣部的“標配”。由于這些食品含有高鹽、高糖及高脂肪,對處于發育期的學生而言,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害。此次多部委制定規定,明確“校內禁設小賣部”,這既是對學生食品安全的重視,也是對學生身體健康的關注。
但筆者以為,僅僅規定“校內禁設小賣部”還不夠,還需像管好校內小賣部那樣管好校外小賣部。不少人都知道,校外小賣部可謂緊跟學校和學生步伐:學校開學了,校外小賣部也開門;學校放假了,校外小賣部也“放假”。這些小賣部善于投學生所好,糖果、辣條等學生最愛是他們最常賣的的食品,有些小賣部考慮更多的是價廉而非物美,甚至成了假冒偽劣食品的傾銷點。
近年來,校外小賣部里山寨食品、“五毛”食品等問題被屢屢曝光。雖然相關部門也經常檢查,但打擊效果一般??梢韵胍?,校內禁設小賣部一旦實施,這些校外小賣部很可能吸引更多學生。
因此,相關部門除了要緊盯校內小賣部外,還需緊盯校外小賣部。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大查處和懲處力度。對校外小賣部的營業執照、從業資格證、從業健康證等應嚴格把好審批關,經常性開展檢查,一旦發現銷售假冒偽劣食品,采取最嚴措施。另一方面,學校和家長要加大對孩子的食品安全教育力度,讓孩子明白假冒偽劣食品的危害性,從而自覺遠離山寨食品、“五毛”食品等。此外,還需加強對校外小賣部經銷者的誠信教育,促使其不采購、不銷售山寨食品、“五毛”食品等。
筆者相信,只要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既管好校內小賣部,又管好校外小賣部,就能讓學生遠離假冒偽劣食品和垃圾食品,護佑學生健康成長。(葉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