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王培安:健康是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食品藥品網記者蔣紅瑜 攝)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蔣紅瑜) 3月5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就“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防治污染三大攻堅戰”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媒體提出的健康扶貧問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指出,健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
圖為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中國食品藥品網記者蔣紅瑜 攝)
據王培安介紹,2018年全國有1386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健康扶貧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有190.5萬戶因病致貧、返貧的貧困戶脫了貧,占貧困戶總戶數的40.1%。目前,全國農村貧困人口還有1660萬,其中因病致貧、返貧占40%以上;時間越往后,剩下的貧困人口中老弱病殘占比最高。因病致貧不同于就業、住房、因學等致貧因素,難以做到一次性消除。
“2017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政協委員聯組會的時候指出,健康扶貧已經是精準扶貧的一個方面,因病致貧、返貧是扶貧“硬骨頭”的主攻方向。這個事是長期化的,不隨著2020年我們宣布消滅絕對貧困就會消失。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地闡明了,健康扶貧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指明健康扶貧工作的前進方向。今天上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指出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的醫療負擔,加強重大疾病的防治。”王培安表示,
王培安認為,做好健康扶貧的工作,要把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落到實處。首先,需要解決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的問題。
目前,三重保障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向貧困人口適當傾斜以后,貧困人口報銷門診已經能達到50%~60%,住院報銷能到達到70%左右。所以,要建立針對貧困人口健康扶貧的補充保險。該措施這幾年正在推行,但是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促健康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比如2000年平均診療次數,全國只有1.7次;2010年的時候達到了4.2次;2018年達到了6次。所以要立足長遠,制定統一的兜底醫療保障政策,加強制度的銜接。對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報銷后的個人自付醫療費用再次給予補助,使綜合報銷比例達到90%左右,讓貧困戶看得起病。
其次,要解決看得上病的問題。一是要突出重點、精準到人、實施分類救治,全面落實健康扶貧“三個一批”的措施。做好21種大病的專項救治。通過定定點醫院、診療治療方案、付費標準、報銷比例,確保醫療質量,控制醫療費用,逐步擴大集中救治的病種范圍。二是強化貧困地區的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綜合培養。通過“互聯網+醫療健康、醫療體”建設,繼續組織好三級醫院組團式支援貧困地區縣級醫院的形式。提高基層的能力。三是加快補齊貧困地區衛生健康服務的短板,實施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健全服務體系,提高服務的可及性。四是實施好基本醫保縣域內貧困人口先診療后付費。各類醫療保險在定點醫療機構實現一站式即時結算。
最后,要解決少生病的問題。這關鍵在于堅持預防為主,推動治病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開展“三減三降”專項行動,改善人居環境。加大重點傳染病、地方病的綜合防治的力度,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改變貧困地區的衛生習慣,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貧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