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 全國人大代表丁列明:做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陸悅) 作為中國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的研發者,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列明關注的議題,總是與健康中國建設息息相關。“百姓健康是最大的民生。”在履職的7年時間里,丁列明結合在科技創新和生物醫藥領域的經驗,廣泛調研聽取意見,圍繞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延長創新藥的專利保護期、降低醫藥創新企業稅負、完善醫藥創新配套政策等議題,前后提交了30多份建議,助推我國醫藥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為百姓健康謀福祉。
圖為丁列明代表在云南省勐海縣開展脫貧攻堅調研。
2014年,在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生物醫藥分會的年會上,全國100多名創業類的生物醫藥“千人計劃”專家在交流回國創業的心得和經驗時,丁列明了解到專家們在創業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藥品審評審批速度太慢。他當即在現場做了一份調研,收集了參會者的意見,會后起草提交了一份建議。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2017年中辦和國辦又聯合發布《關于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讓丁列明振奮的是,他提出的相關建議在文件中得到了很好體現,行業期盼和人民心聲獲得了回應。“隨著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和國家對醫藥創新的支持,我國醫藥產業發展環境越來越好!”他高興地表示。
為了更好地了解人民群眾生活上的困難和需求,丁列明常常深入基層、融入群眾,了解民情、傾聽民聲,記錄群眾反映的點點滴滴。多年來,他圍繞農民工子女教育、殘疾人就業、兒童藥品研發、罕見病藥物研制等老百姓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建議和辦法,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不少問題得到了解決。2018年,他帶隊到云南勐海、貴州大方縣開展精準扶貧,努力用腳步丈量民生,用真情化解難題。
今年兩會期間,丁列明將圍繞一系列的課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圍繞外商投資法草案精神進一步優化人類遺傳資源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藥品審評審批制度,完善《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創新藥品專利期補償制度,建立全國統籌的全民醫保制度實現新時代中國醫保體系現代化……每一份建議,都寄托著他對民生訴求的高度關注和深切思考。
記者手記 做好人民群眾的代言人
調查研究來不得半點“花架子”。一份高質量的代表建議,不僅要做大量深入的調研和分析,還要對存在的問題做出科學、客觀的研判,更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在此過程中,代表要花深功夫和精功夫,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勞動。
丁列明博士早年留學美國,長期從事腫瘤分子生物學和臨床腫瘤病理學研究。他自主研發的凱美納,被時任衛生部長陳竺譽為“堪比民生領域‘兩彈一星’的重大突破”。科學研究的成功離不開實干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只有始終做到心懷人民、心系群眾,才能保持定力、不辱使命。人大代表的履職與擔責,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