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一道新考題 2019年化妝品監管工作滿眼春
工作思路
2019年,化妝品監管工作將堅持依法行政與科學監管相結合,堅持改革創新與公平公正相結合,堅持嚴格監管與促進發展相結合,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修訂為契機,建立健全監管制度機制;以機構改革為抓手,加強隊伍和能力建設;以打擊違法添加和制假售假為重點,凈化市場環境。
力爭條例配套文件同步實施
今年,將結合監管工作重點和難點問題,加快《條例》配套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制修訂工作,爭取與《條例》同步實施。
一是研究制訂《特殊用途化妝品注冊管理辦法》《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完善產品準入管理。二是研究制定《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化妝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等文件,完善上市后監管措施。三是組織完成《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化妝品已使用原料名稱目錄(2015年版)》以及《化妝品標準中文名稱目錄(2010年版)》的更新修訂,組織制訂《化妝品安全評價指南》《化妝品技術審評指南》《化妝品備案技術審核要點》等技術規范,指導企業研發、申報和生產。
加強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
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工作既是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全系統的一項重點工作,各地要確保相關改革措施穩步推進。
一是完善備案管理制度,建立動態禁用語庫、禁限用原料清單,并充分與備案系統結合,提高備案門檻,結合監管進行量化分級管理,形成以生產企業監管為重點,以備案信息為依據的監管方式。二是加強備案后監管,將備案管理與日常監管有機結合,有針對性地實施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違法行為。三是加強對備案工作的督查指導,繼續開展季度質量互查,并將互查的結果納入年度考核的內容。對督查發現的共性問題,及時做好政策解讀。
把好質量安全的源頭和關鍵
審評審批是把好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和關鍵。
一是建立專業化技術審評隊伍,推進化妝品審評由外審轉內審。構建專家咨詢制度和爭議解決機制,修訂審評專家管理辦法,規范審評審批行為。二是優化新原料程序和管理方式。由現行的所有類型新原料均需通過審評審批,擬調整為按照原料風險程度分別實施審批或備案管理;同時設置3年監測期,及時了解使用過程中的風險情況。三是做好化妝品行政許可有效期延續審批調整。在有效期延續后,加強對延續產品和相關企業的監督檢查。四是調整化妝品行政許可及備案檢驗機構管理。取消檢驗機構資格認定和指定,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取消省級藥監局的生產現場封樣和生產能力現場審核,改為由檢驗機構封樣。
繼續加大事中事后監管力度
健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機制,科學研判風險監測結果和不良反應監測信息,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
一是重點針對抽檢、風險監測、不良反應監測、投訴舉報中涉及的問題產品和相關企業,加大現場檢查力度。二是繼續做好2019年化妝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充分利用監督抽檢結果,研究實施不合格產品分類曝光,區分非安全性問題和非法添加等安全性問題,以及假冒的情況。三是進一步提高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評價工作質量,加強制度建設,優化風險預警機制,完善不良反應監測評價流程。
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專項行動
根據總體部署,加快研究建立化妝品網絡銷售監管制度,加強公眾和媒體監督,督促各方共同構建化妝品網絡交易市場的良好秩序。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網信辦等有關部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化妝品“線上凈網線下清源”專項行動,對違法行為形成高壓態勢,有效遏制網絡違法生產銷售化妝品的多發勢頭。
全面推進智慧監管能力建設
一是組織開展法律法規、備案管理、現場檢查、監督抽檢、稽查辦案等方面的培訓。二是探索推進智慧監管,逐步將化妝品注冊備案、生產經營、監督抽檢、投訴舉報、輿情監測、核查處置、不良反應監測等信息有機整合共享。加快推進化妝品監管信息查詢移動應用開發;考慮設置化妝品科普宣傳周,宣貫相關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普及化妝品安全消費常識。三是在現有的中歐、中英化妝品合作交流機制框架內,進一步深化雙邊合作交流,完善中日韓化妝品監管對話機制;積極吸收利用國際監管先進經驗。
共同期許
新的一年,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努力開創化妝品監管工作新局面,不斷提高化妝品科學監管水平,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扎實過硬的工作作風,為守護人民群眾的健康美麗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