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是“狼來了” 對癥用藥很關鍵
近段時間,流行性感冒來勢洶洶,“流感”成了熱門詞語。孩子“高燒不退”“咳嗽不斷”,班級同學請假頗多等話題不時閃現,許多家長流露出“狼來了”的擔心。對此,泉州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流感僅僅是感冒的一種,每年的冬春季節都是流感的高發季,大可不必緊張。
流感全身癥狀較重
最主要表現是發熱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嚴重危害人群健康。流感病毒容易變異,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在學校、托幼機構和養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場所可發生爆發疫情。
流感是由呼吸道傳播和感染的,多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包括鼻塞、流涕、咽干、咽癢、咽痛、咳嗽、咯痰等。最主要的表現是發熱,一般都是38.5℃以上的高熱。不過一些B型流感的病人、免疫力比較差的病人、既往打過疫苗或發熱早期的患者可能表現為低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全身癥狀比較重,包括頭暈、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甚至有的病人沒有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癥狀,只有全身酸痛、頭痛這些表現。還有少數病人表現為胃腸型流感,以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就診。所以,即使您沒有呼吸道癥狀,醫生也有可能要為您做流感的篩查。
發病48個小時之內
越早用藥效果越好
流感比一般的病毒性感冒癥狀更重,發熱溫度更高,病程更長。它和嗓子發炎、扁桃體化膿等不一樣,要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大家常用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都是針對細菌的藥,對病毒沒有效果。流感有相對特效的抗病毒藥,目前醫院普遍使用口服的奧司他韋,一些醫院還有靜脈使用的帕拉米韋。這些藥物可以阻斷病毒的復制,縮短病程,一般用藥2天—3天,體溫就可以明顯下降了。阻斷病毒復制,也就是在病毒1個變兩個,兩個變4個的繁殖階段,服藥效果最好。所以在發病48個小時之內,越早用藥效果越好。口服的奧司他韋5天一個療程。建議患者即使體溫正常,也要把5天的藥全部用完,減少流感病毒耐藥的概率。
無論流感患者是否用特效的抗病毒藥,在體溫正常之前都可以用一些退熱藥、感冒藥,以及其他對癥藥物來改善癥狀。但是這些藥物只能在藥物起效的4個—8個小時內改善癥狀,并不能清除病毒和縮短病程,藥效過了可能還會發熱,這并不是病情反復。患者可以根據需要,隔6—8小時重復用藥。
五類人群慎重對待流感
慢性基礎病患者:與同齡健康成年人相比,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更易出現嚴重疾病或死亡,其流感相關住院率和超額死亡率更高。
孕婦:流感對孕婦的健康危害比較嚴重。孕婦懷孕后由于機體免疫和生理上的變化,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出現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其他器官的并發癥。
兒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20%—30%的兒童罹患季節性流感,在某些高流行季節,兒童流感年感染率可高達50%左右,其中5—9歲年齡段的兒童感染率最高,重癥和死亡病例常發生在2歲以下兒童。
醫務人員:醫務人員在日常診療活動中接觸流感患者的機會較多,感染流感病毒的風險高于普通人群。
老年人:從全球來看,流感是導致≥65歲人群住院和超額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流感對老年人除了導致顯著的超額死亡外,也可導致老年人出現相當高的住院負擔。
預防流感記好五大口訣
1.盡量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以防止交叉感染。
2.照顧和接觸發熱的家人、朋友時,佩戴口罩。
3.注意休息,多飲水,勤洗手。
4.居家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5.要在流感季節前1—2個月注射流感疫苗。(來源/《泉州晚報》記者 張沼婢 通訊員 陳大賢)
(責任編輯:郭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