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報“新春走基層”專欄被行業報協點贊
3月17日,微信公眾號“行業報協”發布《深入踐行“四力” 講好藥監故事》一文,介紹中國醫藥報在2025年開年之際推出的“新春走基層”專欄,采編人員赴北京、山東、山西、陜西等9省(區、市)走訪采寫,學習借鑒各地先進經驗,講好藥監故事,受到公眾廣泛關注。
深入踐行“四力” 講好藥監故事
“新春走基層”活動是記者深入一線,踐行“四力”,創作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的好機會。中國醫藥報社高度重視“新春走基層”,精心策劃、創新做法,推出了一組生動鮮活的報道,努力講好藥監故事,講好醫藥產業發展故事。
提前籌劃明確報道思路
由報社班子統籌,提前策劃,報社在2025年元旦前就對今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進行了部署。
優質內容供給是傳播的基礎。今年,報社負責同志靠前指揮,以項目制的方式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報道,投入優質報道資源,組成以新聞采訪中心記者為主、跨部門聯動的“新春走基層”項目采訪團隊。
新春佳節基層走訪,重點關注什么?對此,報社立足本報定位,結合醫藥行業熱點、地方產業發展和藥品監管工作實際,明確了報道思路。今年,重點關注走訪地新變化、新發展,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行業高質量發展,企業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醫藥領域惠民政策落地實效,藥品監管部門的監管幫扶實干等,落點在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
最美風景在基層,最生動的故事也在基層。要講好基層的生動故事,勢必要大力改進文風,創新表達方式。本報是國家藥監局的機關報,要求新聞報道不能高高在上,要求“新春走基層”活動報道視角貼近基層、貼近群眾,力求“短、實、新”。稿件盡量小切口、寫場景、寫鮮活,確保文字嚴謹,同時鼓勵個性化表達。
1月23日心磁成像顯隱跡“心病”診斷有“新機”
在圍繞內容供給加強部署的同時,報社做好安排,要求各平臺統籌協調,重點呈現。為確保報道時效,稿件由新媒體平臺率先發布,中國食品藥品網對稿件進行首頁推薦。報紙在頭版開設專欄陸續刊發。
走深走實挖掘精彩故事
踐行“四力”,“腳力”是基礎,“眼力”是關鍵,“腦力”是核心,“筆力”是落點。今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期間,本報走得廣、扎得深,項目采訪團隊成員克服春運出行諸多不便,分赴北京、山東、山西、陜西、河南、甘肅、吉林、四川、廣西等9個省份,走到田間地頭、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現場和監管一線,深入挖掘精彩故事。
《小草托起新生活》講述了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春風如何溫潤基層。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是夏枯草的道地產區,借著國家發展中醫藥的政策利好,中藥材產業蓬勃發展。為什么當地農民幾乎家家戶戶種藥材?藥材怎么換錢?產業如何延伸?報道緊扣主題,用三個問題巧妙地串聯起多個鮮活的故事,在層層遞進中抽絲剝繭,全文篇幅僅有1300多字,溫暖細膩而又大氣磅礴,生動描繪了一幅山鄉新畫卷。
能形成這樣一篇報道,是因為記者切實投身到一線,與老百姓對話,和親歷者共鳴。在寫稿前,記者帶著問題,走到夏枯草種植基地、藥農家、中藥材流通企業,用兩天的時間多方采訪、深入調研,看到了藥農們細心呵護著自家“小草”,了解了當地如何將中藥材種植的“蛋糕”越做越大,所見所感遠比在辦公室看資料、打電話來得真實、震撼,這為她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源頭活水。
1月24日,中國醫藥報記者蔣紅瑜(右一)在桂林南藥生產車間采訪抗瘧藥品生產線改造情況
像這樣的稿件不在少數。《“甘肅造”腫瘤治療“重器”走向全國》探訪“國之重器”碳離子治療系統的生產企業,了解“零”的突破之后碳離子治療系統如何走向全國,以及企業持續研發攻關的努力探索;《藥監人的“年味兒”是堅守》跟著藥品監管人員,記錄了他們到藥品生產企業進行節前監督檢查的身影,反映了監管部門監管和幫扶并舉,服務產業發展,服務百姓健康的切實行動;《解決急需!罕見病用藥臨時進口有新“路”》聚焦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建設,多方采訪醫院、藥品流通企業、藥監部門和罕見病患兒家長,揭秘尚未在我國上市的罕見病用藥如何借助政策新通道實現臨時進口,挖掘多方托舉、患者獲益的生動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訪過程中,采訪人員敢于現場“抓活魚”。《趕生產、忙改造,這個春節他們有了新奔頭》的記者原本計劃寫監管部門的春節前安全生產檢查,到了企業車間后,看到企業在國際訂單交付、生產線改造同步推進的“雙線作戰”,記者敏銳地發現了新聞點,切換了報道方向。報道最終以企業“馬力全開”的忙碌景象為主,監管人員的細致檢查為輔,反映了藥品企業和監管部門為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向奔赴”。
精益求精寫好一線見聞
將精彩故事寫鮮活并不容易,況且醫藥行業專業性強、政策多。1000多字的“新春走基層”報道,如何能準確而生動?實戰是最好的練兵場。報社“新春走基層”項目采訪人員對挖掘到的新聞素材反復推敲、刪繁就簡,項目負責人協助稿件修改完善,力求用最佳形式展現出一線風采。
報社的做法是,寫監管活動,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重點,用生動、形象、易懂的語言描述出“畫面感”,讓非藥品專業領域的讀者也看得懂。《藥監人的“年味兒”是堅守》一文解密藥品檢查現場。一整天近8個小時的檢查包含首次會、各個車間檢查、系統文件查看、末次會等多項內容,記者突出了重點并且有細節的場景。頭孢類產品生產車間,在大型機器運轉的轟鳴聲中,檢查員提高嗓門,詳細詢問企業如何做好質量控制。至于為何關注這一環節,記者也借企業人員的話做了解釋——“發酵培養過程必須全程緊盯,一個失誤就會‘染菌’”。這一個典型場景,就反映了藥監部門對藥品質量安全的重視和監管工作的專業性。
中國醫藥報-新春走基層活動新媒體報道情況
寫政策成效,不能圍繞政策本身進行政策解讀,而應著重展現政策帶給百姓的切實獲益。《藥品說明書“看得清”“聽得見”》的政策背景是國家藥監局開展的藥品說明書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革試點工作,但報道并不在試點工作本身著墨太多,為何啟動試點、消費者感受如何,答案都在范大爺的故事中。
寫創新研發,要有必要的專業解釋,但不必在“技術問題”上詳細展開。《心磁成像顯隱跡 心病診斷有新機》這篇報道的主角是新獲批的心磁成像設備,報道告訴讀者,心臟磁場極其微弱,要想捕捉到人體的極弱磁信號,需要技術團隊突破很多挑戰,并且醫療器械的有效性需要大量臨床研究支撐,至于技術團隊具體如何攻關、臨床研究怎樣進行,并不贅述。
今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期間,本報共推出10篇報道,篇篇緊扣主題、內容凝練,最長的一篇也只有1300余字,充分體現了“短、實、新”。稿件普遍以小見大,案例典型、語言鮮活、細節豐富、詳略得當,有現場感、故事感,契合了見證新動能、山鄉新畫卷、致敬奮斗者、溫暖進萬家等主題,生動展現了新春氛圍、發展活力、民生福祉,可讀性強。
這組稿件的傳播也很有巧思。按照報社部署,所有稿件由新媒體平臺率先發布、多平臺聯動,《中國醫藥報》報紙在重要版面重點呈現。報紙1月23日在頭版開設專欄,共推出四期報紙,其中2月11日的一期為2、3版連版專版。
2月11日《新春走基層 堅守崗位度新春 實干擔當啟新程》對開大報通版
這期專版以《新春走基層 堅守崗位度新春 實干擔當啟新程》為主題,集中呈現7篇文字稿件和4張新聞圖片,利用對開大報通版具有較大版面空間的優勢,描繪出一幅新時代醫藥人奮斗前行的群像,比一般版面更具氣勢和宣傳效果。7篇稿件以中心對稱形式安排,內容豐富而不顯凌亂;版面以紅色燈籠為主視覺元素,巧妙串聯起多張新聞圖片;同時,紅色邊框與燈籠圖案的點綴,以及各篇文章標題下勾勒的紅線,襯托出歡樂祥和的年味兒,營造出我國藥品質量穩定向好、醫藥行業加速創新發展的喜慶氛圍。整個版面主題突出,充分體現了新春走基層“年味足”“暖人心”等元素,讓重大主題報道的閱讀感更加輕松愉悅。(落楠)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