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產學研醫合力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在京開幕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郭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醫藥工業加快創新發展,整體水平躍上新臺階。截至目前,我國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超過1萬家、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約4%,大宗原料藥產量約占全球40%,在研新藥數量躍居全球第二位,一大批創新藥、重點疫苗、中藥復方制劑和高端醫療器械獲批上市,供應保障能力顯著提升。”11月17日,在2023中國醫藥工業發展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如是表示。
本屆大會以“匯聚發展力量 筑牢健康基石”為主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同主辦。與會專家圍繞加強技術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等話題展開探討,共同謀劃醫藥產業創新與發展。
創新跨越新階段 加強原始創新
“我國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正進入創新跨越新階段。”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從國際評價來看,中國醫藥創新在研發管線和上市新藥的數量指標上位居全球“第二梯隊”前列。
陳凱先介紹,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十余年,取得了顯著成效,有88個生物藥和化學藥的1類新藥、41個中藥新藥獲批上市。2021年和2022年,我國自主研發、獲批上市的化學藥和生物藥1類新藥達到53個。
近年來,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縱深推進,藥品審評能力穩步提升。記者從會上獲悉,國家藥監局持續提高藥品的審評審批效率,藥品平均審評用時從2017年的16個月,壓縮到12個月,審評在法定時限內完成率由15.1%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98.8%。截至目前,累計批準創新藥品142個,創新醫療器械235個;著力提升仿制藥質量,視同通過一致性評價品種已經達到1112個,占臨床常用化學藥品的三分之二。
我國醫藥產業正處于向上攀登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未來一定要走向原始創新,已經成為與會專家、企業和監管部門的共識。
陳凱先表示,我國創新藥物研發的瓶頸和短板是基礎研究薄弱,原始創新知識供給和轉化不足。模仿創新仍然是我國企業藥物研發的主流,我國自主發現的藥物作用新靶點、新機制和在此基礎上發展的原始創新新藥還很薄弱。同時,產業集中度較低,同質化重復現象嚴重,目前還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松則表示,新藥創制核心技術存在的瓶頸是缺乏“me-only”關鍵技術。北京大學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國恩認為,我國新藥研發資金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不夠。
金壯龍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快構建現代醫藥工業體系,全面提升供應保障水平。進一步加快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圍繞化學藥、中藥、生物藥、醫藥器械,深入實施醫藥創新產品產業化工程和醫藥產業化技術攻關工程,加快新產品產業化市場化步伐,推動創新產品盡早上市。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介紹,當前,國資央企正在大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醫藥工業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領域。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加快打造醫藥工業領域戰略科技力量,聚焦高端化學藥、創新藥、中藥名方、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研發生產更多創新產品。
整合創新要素 形成發展合力
醫藥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加強產學研醫融合,有利于消除科研和臨床需求之間的壁壘,形成行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推動創新產品盡早上市。
李松表示,我國基礎研究與新藥創制脫節也是當前的一大關鍵問題。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進行有價值的創新,滿足未滿足的臨床重大需求,產學研結合打通創新鏈和產業鏈。
“依托學術機構和企業深度融合的原創藥物研發中心建設至關重要。”中國藥科大學校長郝海平認為,現在醫藥原始創新的難度加大,靶標確認應該由學術界、企業界加強合作、聯合突破,需要整合創新要素,進一步優化創新資源配置,避免低水平競爭和資源浪費。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醫藥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慧冬表示,醫藥創新源頭一定是來自于臨床患者的真實需求,醫療機構需要引導研發以形成藥品研發的有效性。她呼吁,推動產業鏈的緊密創新,可以匯聚醫院、科研院所等機構來共同成立GCP(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聯盟,通過聯盟來支持創新藥的快速通道和專業服務,并最終促進縮短其上市進程。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執行會長吳海東表示,要產學研協同,不能各自為戰,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停止同靶點、過度重復的研發,集中優勢力量解決同質化問題,不斷提升創新水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抓緊落實《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要研究設立國家醫藥工業戰略咨詢委員會,推動組建醫藥產業鏈研究院,積極打造醫藥產業基金,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同提高我國醫藥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醫藥產業基金和產業鏈研究院的籌建工作有了積極進展。
北京是我國醫藥工業的創新高地,科技資源豐富,高水平醫療機構聚集,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據悉,北京將充分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將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醫藥技術創新打造優質生態,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產、學、研、用”深度的融合,形成更多原始創新成果,加大工信技術平臺建設,加速醫藥創新成果的轉化,加快醫藥人才引進培育,建設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人才高地。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