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京:以數據驅動開發療效確切好中藥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7月17日,2023國家中藥科學監管大會在上海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進行主旨演講《現代科學+人工智能創新中藥方劑》。以下為演講內容摘編。
中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瑰寶,神農嘗百草、李時珍躬親試藥等古人通過以身試藥,積累了寶貴的傳統醫學人用經驗數據。中醫藥在慢病防控、疫病防治領域獨具特色,效果顯著。然而,目前的中醫藥理論仍偏重于經驗傳承,缺少系統性實驗科學數據,導致東西方科學語言交流不通,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藥的傳承創新發展。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建立了分子本草技術平臺,構建大規模藥用分子功效數據庫,開展以逆轉疾病通路為核心的定量分析,希望通過“以藥試靶”將傳統中醫藥理論轉為數字化語言,來引領中藥數字化、科學化發展。
基于分子本草技術平臺,我們對新冠中藥方劑九味羌活湯合神授太乙散開展藥理學分析,發現了該藥物抑制細胞因子風暴的潛力,找到了TLR4、TNF等關鍵靶點,并探索了藥物靶點在新冠感染中的調節機制,完成了從藥物到靶點及作用機制的研究。
當前,藥物靶點發現難度增大、研發周期變長,單一靶點藥物難以應對復雜疾病。而中藥具備多靶點效應,如同“霰彈槍”一樣能夠盡可能多地覆蓋人體疾病細胞的“信號通路”,在多靶點復雜疾病中有著巨大治療潛力。
基于此,為了“無中生有”,開發出具有守正創新特點的中藥組方。分子本草技術平臺以大數據為支撐,利用現代AI技術,在提升疾病細胞模型、通路選擇的科學性與精準性同時,結合中藥性味歸經及毒性評價,結合現代分子組學、文獻文本挖掘與中藥知識圖譜技術,分子本草技術平臺能夠分析疾病與通路的關聯與作用效果,實現從疾病到作用通路再到中藥組方的轉化。“以靶組方”為多靶點、多通路疾病藥物開發提供了新思路。
分子本草技術平臺以數據驅動,開發了抗慢性心衰創新中藥方劑——黑黃赤珠飲,展現了“以靶組方”藥物開發模式的巨大潛力。
該方劑以數據為支撐、源于經典、守正創新,具有溫陽補氣、活血化瘀、化瘀利水的功效。在預臨床觀察中,該方劑對慢性心衰的氣短、水腫、喘憋、疲倦乏力4個主要癥狀療效顯著。同時,參與治療的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目前,黑黃赤珠飲的毒理實驗、藥效機制、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等相關研究正在持續開展中,以進一步講清楚、說明白該方劑的作用機制。
此外,傳統藥用植物開發嚴重依賴于植物資源的獲取和消耗。而合成本草技術依托生物制造技術,通過解析、設計與生產藥用植物活性代謝物,為解決農業生產、生物制藥等方面的困境與難題提供了新對策,有助于推進中藥資源的創新、可持續發展。
分子本草技術平臺通過建立大型中藥、組方、天然產物分子功能實驗數據庫,能夠用于挖掘中藥資源生物學活性成分,篩選珍稀瀕危藥材功效替代藥材,以及中藥資源生物學活性質量評價。(馮玉浩)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