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監測|科學精準定位 加強技術研究——重慶市食藥檢院扎實開展化妝品風險監測
日前,為貫徹落實《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進一步增強化妝品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國家藥監局遴選7家機構作為第二批國家藥監局化妝品風險監測工作組成員單位,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以下簡稱重慶市食藥檢院)位列其中。
重慶市食藥檢院始建于1951年,是全國最早建立的五個省級藥檢所之一。2010年以來,該院開始從事化妝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共完成化妝品國家、重慶市監督抽檢、風險監測等任務1萬余批次。在風險監測方面,重慶市食藥檢院先后承擔國家、重慶市兩級化妝品風險監測工作,在風險監測、風險預警、風險物質篩查技術研究、以風險監測結果指導監督抽檢、查處違法行為等方面完成了諸多工作。
科學定位化妝品風險監測
重慶市食藥檢院早期承擔的化妝品風險監測任務主要集中在化妝品禁限用物質檢測(如微生物、防曬劑、去屑劑、染發劑、抗生素、甲醇、氫醌、苯酚、鄰苯二甲酸酯、二噁烷、重金屬、揮發性有機溶劑、硼酸和硼酸鹽等)方面,納入監測范圍的化妝品種類多,監測項目多。
近年來,重慶市食藥檢院承擔重慶市藥監局安排的化妝品風險監測任務。在任務設計階段,既關注傳統的高風險品種(如祛斑美白、宣稱祛痘等品種)、高風險項目(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等),又把在國家監督任務中未納入抽檢范圍,但又確實存在隱患的化妝品及風險物質納入監測計劃;在采樣渠道方面,既考慮常態的線下流通市場,同時加大國家任務中較少涉及的線上渠道采樣比例;在監測種類方面,每年不超過3類,便于集中精力和技術力量,聚焦風險監測。總的來說,重慶市食藥檢院把化妝品風險監測工作定位于以發現風險為主,同時又作為監督抽檢的有益補充。
2018年以來,重慶市食藥檢院一直遵循上述原則開展化妝品風險監測任務。在監測類別上,2018年針對的是護膚類(重點是宣稱祛斑美白祛痘類)、牙膏;2019年針對的是護膚類(重點是宣稱祛斑美白祛痘類)、唇部用化妝品(護唇、唇彩類);2020年針對的是嬰幼兒用化妝品、護膚類(重點是宣稱祛斑美白祛痘類)、洗發護發類(重點是宣稱去屑止癢類)。在監測項目上,重點檢測地索奈得、馬兜鈴酸A、牙膏中氟和二甘醇、歐前胡內酯、氮卓斯汀、唇部用品中鉻和鋁等國家監督抽檢中沒有涉及的項目,以及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等常規檢測項目。其中,針對目前在化妝品中使用植物性原料日漸增多的趨勢,專門設計了監測宣稱含植物提取物原料的化妝品中馬兜鈴酸A、歐前胡內酯(為禁用物質)的項目,針對唇部用品可能會隨同進食進入人體內的情況,在檢測常規鉛砷汞鎘的同時,專門監測其中鉻、鋁兩種危害性較大的金屬元素,這些都是目前國內化妝品監測中較少涉及的方向。在樣品來源方面,安排從監管較難、風險較高的網絡平臺抽取的樣品比例接近50%。
加大風險物質篩查技術研究力度
在開展化妝品風險監測中,部分檢測項目是當時沒有法定檢測方法的項目,如地索奈得、氮卓斯汀等。在重慶市藥監局的支持下,重慶市食藥檢院開展了相關檢測方法研究,并參考國家相關化妝品檢驗方法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同時引入藥品分析方法研究技術思路,建立了地索奈得,以及氮卓斯汀等28種抗組胺類成分的檢測方法,并成功應用于相關項目的檢測。
在2020年開展的重慶市化妝品風險監測工作中,重慶市食藥檢院采用自建的氮卓斯汀等28種抗組胺類成分檢測方法,在一批嬰幼兒產品中檢測出禁用物質賽庚啶。
支撐化妝品風險預警
在按要求開展年度化妝品風險監測任務的同時,重慶市食藥檢院還充分利用日常化妝品檢測大數據,把在常規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和相關檢測數據,及時通報給監管部門,作為重慶市藥監局風險研判的重要技術支撐。
重慶市食藥檢院在執行2019年重慶市化妝品風險監測任務時,從網絡銷售平臺抽取的一批樣品中,監測到其中日霜含有禁用物質倍他米松戊酸酯,隨即擴大監測范圍,又發現在同包裝的晚霜中汞含量超標20000多倍。該院立即將監測結果通報給上級監管部門,同時把樣品的產品信息、銷售平臺信息、賣家信息等一并移送相關單位,最終監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查獲了不法產品銷售商和貨物,有力打擊了不法行為。此項工作得到重慶市藥監局通報表揚。
系統謀劃未來工作
展望未來,重慶市食藥檢院除做好化妝品風險監測外,將進一步在風險物質篩查技術研究、風險監測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發力。
一是加強風險物質分析技術研究。化妝品中的風險物質,既有化妝品原料中由于合成工藝等原因帶入的、原本存在的痕量有害成分,又包括人為添加的具有藥理活性的化合物(禁用物質),這些風險物質通常來說,往往具有事前難以確知,且在產品中含量較低等特點。重慶市食藥檢院將采用液相色譜-高分辨質譜聯用等先進分析技術,開展化妝品中新的風險物質分析方法、新檢測標準的研究。
二是建立風險物質篩查通用數據庫。在風險物質分析技術研究的基礎上,重慶市食藥檢院將充分利用在監管實踐中發現的潛規則線索,建立相關風險物質篩查通用數據庫,高速度、高精度、低成本地發現化妝品中的風險物質,為風險預警,快速響應、快速打擊不法行為提供強大技術支持。
三是開展化妝品風險監測大數據應用研究。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結合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數據,推動建立區域性的化妝品風險監測大數據應用平臺,為提高行政監管決策的科學性提供保障。(作者單位:重慶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研究院)
(責任編輯:宋佳薇)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