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化妝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染發類產品抽檢不合格率最高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陳燕飛) 日前,記者從全國化妝品抽檢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我國化妝品國家監督抽檢工作順利完成既定任務。2018年全年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共組織抽檢15465批樣品,抽檢合格率為94.6%,比去年提高2.4個百分點。化妝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抽檢側重區縣市場
據了解,2018年化妝品抽檢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在抽檢范圍廣覆蓋原則的基礎上,抽樣側重地市級、縣級地區的化妝品市場,包括美容美發場所、集中交易市場、網絡經營店等多種場所。
根據會議發布的《2018年國家化妝品監督抽檢工作總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18年抽檢范圍覆蓋全國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331個地級市、1081個市縣以及縣以下地區,覆蓋范圍較2017年更加廣泛。其中,從直轄市抽樣占比為11.4%;從省會城市抽樣占比為19.9%;從地級市抽樣占比為36.7%;從市縣/區縣抽樣占比為30.4%;縣以下地區抽樣占比為1.6%。省會以下市縣占比達68.7%。
抽樣場所均為經營環節。其中,從專賣店抽樣占比為44.1%;從商場抽樣占比為12.7%;從超市抽樣占比為18.7%;從小商店抽樣占比為12.8%;從美容美發場所抽樣占比為4.3%;從集散市場抽樣占比為3.6%;從藥店抽樣占比為2.6%;從網絡經營店抽樣占比為0.9%。
從產品生產地來看,抽檢樣品主要以國產產品為主,共抽檢12681批,占比達82.0%。生產地涉及27省(區、市),其中標示產地為廣東、上海和江蘇的樣品占70.6%。進口產品抽檢2784批,占比為18.0%。樣品涉及22個進口國以及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兩地區,其中標示原產國為韓國、日本和法國的樣品占68.1%。
染發類產品抽檢不合格率最高
記者從抽檢工作會議上獲悉,2018年抽檢產品主要以祛斑/美白類、染發類等產品為主。祛斑/美白類產品、染發類產品屬特殊用途化妝品,是化妝品監管重點。
《報告》顯示,2018年化妝品監督抽檢共抽取了7類產品,其中,抽檢宣稱祛斑/美白類產品3498批,面膜類產品3662批,防曬類產品2473批,宣稱祛痘/抗粉刺類產品2191批,染發類產品1552批,燙發/脫毛類產品1485批,養發類產品604批。
經檢驗,染發類產品不合格率最高。《報告》顯示,染發類產品抽檢發現的主要不合格項目為“染發劑檢驗結果與特殊用途化妝品批件或標簽標識的染發劑不符”。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會長陳少軍指出,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主要原因是化妝品是快銷品,配方調整較快,有些企業在拿到新的批件前擅自變更了配方。此外,也不乏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更改配方后仍然使用原標簽的現象。由于大多數產品所用原料及用量符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產品安全性風險較低,消費者不必恐慌。
企業主體責任有待進一步落實
除了染發類產品外,《報告》還總結了另外六類產品不合格情況。防曬類產品不合格項目主要為防曬劑檢驗結果與特殊用途化妝品批件或標簽標識的防曬劑成分不符以及防曬劑超標。面膜類產品和祛斑/美白類產品主要問題是檢出糖皮質激素,面膜類產品中微生物指標超標,祛斑/美白類產品中發現汞超標;祛痘/抗粉刺類產品中檢出抗生素和甲硝唑;燙發/脫毛類產品中發現批件配方與標簽標識的成分不符;養發類產品中檢出禁用染發劑2-硝基對苯二胺。
據悉,以上抽檢發現問題與2018年初國家藥監局制定抽檢任務時確定的抽檢重點基本一致。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糖皮質激素、汞、抗生素等都是化妝品禁用組分。以禁用組分糖皮質激素為例,長期使用含糖皮質激素的化妝品可導致面部皮膚黑斑、萎縮變薄等問題,可能出現激素依賴性皮炎。
此外,《報告》顯示,在5個抽樣區域中縣以下地區不合格率為9.1%,市縣/區縣不合格率為8.3%,地級市不合格率為4.6%,直轄市不合格率為3.7%,省會城市不合格率為3.0%。可以看出,從地級市到縣以下地區,抽檢合格率是逐步下降的。
《報告》同時顯示,在9類抽樣場所中,美容美發場所不合格率最高,為14.0%,集中交易市場不合格率為11.3%。
化妝品監管的重點就是打擊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確保化妝品消費安全。化妝品監督抽檢工作為加大處罰力度、落實處罰措施提供了有力依據。據悉,監管部門已針對監督抽檢發現的問題,及時開展了相關調查處置,對發現的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對涉嫌犯罪的行為依法移送公安機關。會議強調,必須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監管理念,除了加大產品不合格行為的處罰力度之外,還要通過抽檢發現的線索順藤摸瓜,對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產品注冊備案情況、產品標簽標識情況等進行全面檢查,督促企業嚴格控制風險,提升質量安全水平,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