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大病,給民生痛點一劑“靶向藥”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險”“降低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實施癌癥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癌癥”“大病”“慢性病”被著重點名,圍繞大病防治的提保障、減負擔系列民生承諾,都明確提出剛性指標。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大病防治舉措,對于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緩解受癌癥困擾的以千萬計家庭的現實困難意義重大。可以說,這是緩解民生痛點的一劑‘靶向藥’。”圍繞大病防治,出席全國兩會的河北省代表委員展開熱議。
提高大病保障水平,減輕就醫負擔
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我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已經建立。
“以前,老百姓‘小病拖、大病扛’現象普遍。自從醫保推開,這一現象大為改觀。”全國人大代表、邢臺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陳樹波說,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老百姓看病貴問題。
但“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仍時有發生。我省有關統計結果顯示,全省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返貧的占相當比例。
以癌癥為突出代表的大病,因治療費用高、時間長,成為造成“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主要原因。
為解決大病醫療問題,國家在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同時,全面實施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也就是在提供基本醫保的基礎上,對參保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進一步保障。
“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的重視。”陳樹波代表說,全民醫保保障網越織越大,保障能力和水平越來越高,群眾的獲得感才越實在。
“有了好政策,還必須落實好。”陳樹波代表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綜合考慮醫保承受能力和臨床需求,科學測算醫保尤其是大病醫保的報銷起付線和報銷比例,不斷完善大病保險制度,真正提高大病患者的醫療保障能力。同時,要加大醫保基金監督力度,有效規范醫療服務行為,充分發揮醫保資金的作用,對騙保不法分子嚴懲不貸,對失職瀆職者嚴肅查辦。
為讓寶貴的醫療資源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代表委員們還建議,應進一步明確“大病”的范圍,以及接診及治療程序、效果評價、醫護人員職責等,防止“大病小治”和“小病大治”。應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健康保險以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間的互補聯動,共同發揮托底保障功能。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今年將抓緊落實和完善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政策,盡快使異地就醫患者在所有定點醫院能持卡看病、即時結算,切實便利流動人口和隨遷老人。對此,代表委員們還建議,既要提高參保人員醫保保障水平,更要增強醫保待遇的“可攜帶性”,方便大家及時報銷,享受到更多醫保紅利。
加大疾病預防力度,緩解民生痛點
醫療保障重要,做好疾病預防更重要。在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唐山市人民醫院院長胡萬寧看來,有了病,要看得起、看得好,但治本之策還是要讓群眾少生病。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世界衛生組織一項調查顯示,達到同樣健康標準所需的預防投入與治療費、搶救費比例為1∶8.5∶100,即預防上多投入1元錢,治療就可減支8.5元,并可節約100元搶救費。
目前,我國大部分醫療衛生資源用于治療,僅有很少一部分用于預防,無論醫院、醫生還是廣大群眾,都在忙于“治已病”。對此,胡萬寧委員呼吁,應盡快建立完善以預防為主的重大疾病防治體系,全力做好疾病預防工作。
“疾病預防也要實行‘三醫’聯動。”胡萬寧委員建議,醫療要從以治療為主向醫療、預防與健康管理并重轉變,引入全科醫療體系,由全科醫生為患者提供初級診療服務和后續個性化服務。醫藥要從以治療為主的藥物研發與生產向以治療、預防、健康管理并重轉變,為健康管理與疾病預防提供藥物支持。醫保要從專門給疾病治療付費向為預防付費轉變,拿出部分資金用于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
“堅持預防為主,將新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補助經費全部用于村和社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一內容,讓全國人大代表、涿州市刁窩鎮刁四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周松勃感到振奮。
周松勃代表建議,應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建立以預防為主的“大健康”體系,將醫療環節“前移”,逐步加大對疾病預防工作的財政投入,引導醫院、醫生開展好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工作,從源頭減少疾病的發生。
當前,我國受癌癥困擾的家庭以千萬計。如何緩解這一民生痛點?政府工作報告給出了明確答案:實施癌癥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
篩查和早診早治,是當前國際上公認的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對此,陳樹波代表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對發病率高、篩查手段和技術方案比較成熟的癌癥,如上消化道癌、結直腸癌、宮頸癌等,應盡快制定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加大推廣力度。而對篩查技術不成熟、篩查成本效益不高的癌癥,應集中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優化篩查技術方案,逐步擴大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范圍。同時,還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高危人群、重點人群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相關篩查。
“很多慢性病包括癌癥的發生,都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周松勃代表說,遠離疾病必須從自身做起,要讓群眾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如要合理膳食,少吃高能量、高脂肪、高鹽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應戒煙限酒,適量運動,保持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情緒等。
為提高廣大群眾防病意識,周松勃代表還建議,政府應加大健康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健康體檢作為醫療保障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年定期向群眾提供相應服務。(記者 張淑會)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全國人大代表孫豐源建議:試點長期處方 便利慢性病人取藥
孫豐源建議,從國家層面先行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的長期處方政策試點,衛生主管部門適時出臺慢性病長期處方實施指南,為各地提供“遵循”。 2019-03-16 13:10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