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HPV≠宮頸癌 增強免疫力有助于清除病毒
很多女性朋友都做過“兩癌篩查”,即乳腺癌和宮頸癌的篩查,這兩個癌種的發病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的前兩位,是女性健康的兩大“殺手”。在宮頸癌篩查方面,隨著HPV檢測逐漸普及,在給早期發現宮頸癌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讓很多有HPV感染的女性朋友產生了顧慮,擔心是不是有HPV病毒感染就意味著會患宮頸癌。近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張岱在做客新華網時表示,發現HPV感染不要過度擔心,多數人可以自行清除病毒,在上百種HPV中,只有十幾種高危型HPV的持續性感染才可能導致宮頸癌。
HPV感染不代表宮頸癌 多數人可自動清除病毒
研究發現,很多宮頸癌患者都感染了一種人乳頭瘤病毒(HPV),目前已經發現了上百種HPV亞型,其中有15種亞型是宮頸癌的高危病毒,尤其是16型和18型的長期持續感染與宮頸癌密切相關,引發了超過70%的宮頸癌。
實際上,HPV感染十分常見,研究顯示,80%~90%有性生活的女性在一生中都有可能感染HPV。“雖然HPV感染率高,但大多數HPV感染可依靠自身免疫力自動清除,并且不是所有HPV感染都與宮頸癌相關,HPV與宮頸癌的關系一定要認識清楚。”張岱說,如果檢查發現了HPV呈陽性,也不要過度擔心,有很高的概率會自動轉陰,不需特意治療,建議運動健身,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自身基礎免疫力,以加快清除病毒。
張岱表示,HPV感染就像生殖道患了感冒,免疫系統可以對抗,只不過這場“感冒”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再次評估的期限不短于6個月,也就是說,如果檢查發現了HPV,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等待免疫系統清除病毒,一般是6個月以上再次做評估。“從感染HPV感染到宮頸癌發病,通常要經過十幾年,如果在這么漫長的時間里一直緊張焦慮,寢食難安,反而會損害免疫力,不利于HPV清除。”張岱提示。
注重宮頸癌篩查 降低宮頸癌發病
張岱表示,在目前的各種癌癥篩查中,宮頸癌篩查是比較成熟且有效的篩查方式。“通過宮頸取樣,就能對宮頸的健康情況做評估和判定,及早發現早期癌癥或癌前病變,篩查手段相對便捷,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也相對較小。”
目前,全國的農村婦女和部分地區的城鎮婦女[此處請查一查國家的規定,北京市至少是針對全體居民的]可免費進行“兩癌”篩查,對于城鎮女性職工來說,很多單位也會為其“兩癌”篩查買單。
“對于宮頸癌來說,篩查的獲益比較明顯。從高危HPV持續感染,到宮頸癌發病之間,會經過一個宮頸癌前病變的階段,此階段的宮頸上皮會有一些輕微的病變,如果在篩查中能及時發現,通過手術等醫療手段可以治愈,扼殺宮頸癌的發生。因此,定期篩查,早發現、早治療是降低宮頸癌發病率、死亡率的關鍵。”張岱說。
HPV疫苗可預防宮頸癌 我國目前有三種疫苗可選擇
既然宮頸癌與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關,那么阻斷HPV是不是可以起到預防宮頸癌的效果呢?事實上,目前已經有疫苗可用于防護宮頸癌,即HPV疫苗。 HPV疫苗是全球第一個用于預防腫瘤的疫苗,也是人類首次嘗試通過疫苗扼制一種癌癥。目前全球上市的HPV疫苗有二價、四價、九價三種,這三種疫苗都已經在中國通過進口上市,國產疫苗也在研發之中。
那么該如何選擇HPV疫苗呢?據張岱介紹,“價”代表了疫苗可預防的病毒種類,二價疫苗可預防最高危的致癌病毒HPV16和HPV18,研究顯示,超過70%的宮頸癌與這兩種病毒亞型相關;四價疫苗可以預防6/11/16/18型HPV感染,HPV6型和HPV11型不屬于高危型HPV病毒,引起外陰尖銳濕疣;九價疫苗針對HPV6/11/16/18/31/33/45/52/58型九種,覆蓋更全面。三種疫苗的適用年齡也不同,二價適用于9—45歲的女性,四價適用于20—45歲,九價適用于16—26歲。
“不同的疫苗,目的都是為了預防高危亞型的HPV感染導致宮頸病變,目前并沒有研究顯示哪一種疫苗更具顯著的優越性,根據自身年齡等情況選擇即可。”張岱介紹,一般免疫規劃門診、醫院都能打HPV疫苗,視不同機構的情況而定,可以事先咨詢。
張岱提醒,即使接種了HPV疫苗,仍然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現有的疫苗雖然覆蓋了大部分HPV病毒,但宮頸仍有發生HPV感染和病變的可能,定期篩查必不可少,接種過疫苗的女性仍然要進行宮頸癌篩查,目前篩查方案與未接種人群相同。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