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力打造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
醫藥健康產業作為成都市重點培育的萬億級產業,是成都市新動能構成的關鍵支撐。根據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2017年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前50強榜單,成都高新區已升至第六位,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產業規模
2018年,成都市發布《成都市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按照該計劃,到2020年,培育醫藥健康萬億級產業,打造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醫療健康企業營收突破5000億元,營收億元以上企業增至500家,全力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創造中心、醫療健康服務首選地、醫藥供應鏈樞紐城市。
作為醫藥健康產業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成都市規模以上生物醫藥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收入295.1億元,同比增長22.9%;實現利稅66.3億元,同比增長26.5%;全市完成醫藥工業投資74.8億元,同比增長23.7%。
產業鏈
根據未來發展規劃,成都市將加快提升生物技術藥、中藥和天然藥物、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核心競爭力,積極發展基因與細胞治療、醫療人工智能、新型抗體藥等新興領域。
據火石創造數據庫數據顯示,目前化藥和中藥占據成都市醫藥行業大部分比重。醫療器械主要聚焦手術器械、手術室及醫患用品、醫用耗材、檢驗設備及試劑等領域。同時,成都市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與醫藥健康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引進新藥研發等重大項目;積極推進“醫美之都”建設,助力醫美產業發展。
目前,成都市圍繞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產業發展方向,集聚了一批重點機構及企業。藥品領域,集聚了倍特藥業、科倫藥業、地奧集團、健進制藥等企業。醫療器械領域,集聚了邁克生物、奧泰醫療等領軍型企業,以及博恩思手術機器人、藍光英諾等創新型研發企業。生物服務領域,集聚了先導、華西海圻等創新型研究服務企業。醫療服務領域,集聚了西嬋整形美容、金域醫學等典型企業。此外,23魔方、新生命干細胞、醫聯科技等健康新經濟企業也推動了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突破與發展。
空間鏈
目前,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主要分布在高新區、溫江區、雙流區、武侯區、彭州市等區域,并以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天府中藥城等為產業載體,形成了產業集聚。
高新區 2017年,高新區啟動并完成了“4鏈—體系—社區”生物產業生態圈體系構建及高新區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將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服務、健康新經濟作為四大主攻方向,并以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示范基地等平臺為支撐,加快推動重大項目建設。
高新區醫藥健康產業主要集中在天府國際生物城、天府生命科技園、天河孵化園等產業載體內。其中,天府國際生物城是核心載體。
天府國際生物城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物、新型化學藥制劑、高性能醫療器械、現代中(醫)藥、智慧健康+精準醫學、專業外包服務,結合天府新區(國家級城市新區)政策傾斜,依托高新區高新技術服務和新經濟優勢,形成了強有力的生物產業示范作用和統領作用。目前,天府國際生物城落地一批重大項目,包括北科生物國家生物醫學大數據產業園、華西海圻國家成都新藥安全性評價中心以及國藥中生血液制品總部及產業基地等。
天府生命科技園以打造生物醫藥研發創新中心和產業孵化中心為定位,重點發展抗體藥及蛋白質藥物,重大疾病診斷及檢測技術,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治療技術,創仿化藥,CRO(合同研發組織)和醫療器械等。
天河孵化園以建設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孵化器為主要任務,以化學藥、生物制品等生物醫藥產業為主導,發展健康產業。
溫江區 該區主要以成都醫學城、成都健康服務業集聚區(現代服務業園區)為產業載體,打造“三醫”融合產業高地。
成都醫學城規劃總面積35.57平方公里,重點聚焦發展研發和總部經濟、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現代中藥、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五大產業領域。目前,園區已入駐各類企業1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3家、“三醫”類企業263家、生物醫藥重點企業96家。聚集了藥明康德、科倫、海思科、百裕、博奧生物等龍頭企業,引領成都醫學城產業功能區發展。
成都健康服務業集聚區(現代服務業園區)作為溫江區建設“三醫兩養一高地”的重要載體之一,已形成以總部經濟為代表、樓宇經濟為支撐、酒店群落為配套的現代商務業。
雙流區 該區立足中藥產業優勢,重點開發新藥、名優中成藥、名醫名方等,并引導中醫藥相關機構和企業開發中藥類保健食品、化妝品、功能性食品飲料、康養類產品等大健康產品。
目前,雙流區已聚集遠大蜀陽、康弘制藥、倍特藥業等一大批知名醫藥企業,涵蓋化學藥、現代中藥、生物技術、醫療器械等醫藥產業鏈。
彭州市 該市以全域中藥材種植和龍門山山地康養生態資源為產業本底,重點發展現代中藥、高端化學藥、生物制劑、醫療器械和醫藥貿易產業集群,是四川省大健康產業主要承載地。
未來,彭州市將打造天府中藥城,與國際生物城、成都醫學城錯位發展,努力建設中國中醫藥產業新中心。預計到2035年,將打造千億級的天府中藥城,實現全域中藥材種植25萬畝,醫藥制造產值1000億元,醫藥流通貿易額1000億元,整體稅收100億元,打造全國知名的中醫藥產業集聚地和中醫康養旅游目的地。
武侯區 該區重點發展高端醫療、健康管理、智慧健康、健康養老、醫療旅游五大健康領域。2018年10月,成都市政府正式授牌武侯區承接建設“西部大健康金融中心”,同時出臺《關于支持大健康金融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鼓勵培育發展各類創新型保險機構,推動設立健康保險等專業保險組織,鼓勵金融機構向大健康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推動健康大數據體系建設,提升大健康產業科研成果轉化的金融支持力度。
天府新區 該區圍繞“一城、一區、一帶、兩鎮”,布局產業空間。未來將推動智慧醫療、精準醫療等新經濟產業發展。
創新鏈
創新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成都市擁有四川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等60多所醫藥專業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此外,還擁有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大分子蛋白藥物研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重點科研平臺,集聚了川大華西醫院等500家醫療機構,臨床資源豐富。
創新成果 截至目前,成都市累計獲批國產藥品5554件,累計獲批國產醫療器械2969件(據火石創造數據庫,下同)。
創新資本 截至目前,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累計發生并購事件108起,累計發生融資事件102起。
創新人才 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集聚各類高端人才547人,其中包括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8人,兩院院士11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64人。
產業政策
成都市圍繞組織機制、專項政策、產業引導基金等,多措并舉推動醫藥健康產業發展。
組織機制建設方面,2017年,成都市政府成立成都市醫藥健康產業推進領導小組,保障產業政策實施。
政策扶持方面,2016年,成都市出臺《關于加快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重點支持新藥、醫療器械研發,對新藥、醫療器械按臨床研發進度分階段進行資助,一類新藥最高可獲得1180萬元資金支持。2018年,成都高新區發布全市首個圍繞生態圈(功能區)設立的專項政策——《成都高新區關于構建生物產業生態圈(產業功能區)促進生物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從做強做優產業鏈、激活完善創新鏈、強化供應鏈、創新金融鏈等6方面,重點圍繞產業生態圈打造,給予區內企業支持。
產業基金方面,2016年,成都高新區設立20億元(中古)生物產業引導基金;溫江區與社會資本合作,設立了成都溫江大健康產業投資基金(3億元)、健橋資本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基金(3億元)。2018年,武侯區設立規模為20億元的“大健康產業引導基金”,重點投資市、區級以上重大項目和特別重大項目。(火石創造供稿)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