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一車一室"全覆蓋 深圳辦法確保市民食品安全
"一街一車一室"是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食品安全戰略重要內容,也是深圳2018年的一件民生實事。項目投資達1.69億元,改裝配置快檢車74輛,建成A級快檢室36個、B級快檢室16個、C級快檢室22個,總建設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配備專職快檢人員707名。建成這項龐大工程,深圳市只用了不到5個月的時間,市、區、街道三級政府趕時間搶進度,創造出食品安全治理的"深圳速度"。深圳市創新運用市場化模式,面向社會檢測專業機構招標,在政府的監督下,10家中標檢測機構承擔起轄區食品安全科技設施建設和營運重任,這是食品安全治理的"深圳辦法"。
2018年6月26日,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黨組書記、主任鄺兵(左二)帶隊調研鹽田區“一街一車一室”工作建設情況。
廣東省深圳市因改革開放而生,憑創新精神而長。近年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有力的領導下,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持之以恒地努力,食品安全治理高招頻出,成績斐然。
今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期間,前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一街一車一室"(即一個街道配備一輛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車、一間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共74間街道級食品安全檢測室和74輛街道食品檢測車集中亮相,率先實現街道級快速檢測網全覆蓋,走在了全國前列。
從基層探索到高層方案
"建設'一街一車一室'并非一蹴而就,其思路來源于寶安區和龍崗區的基層探索,相關經驗逐步升華為深圳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深圳市的一項民生工程。"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食品藥品安全總監單友亮介紹說。
2017年7月12日,深圳寶安區政府將10輛食品快速檢測車交付給10個街道的相關負責人,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指示,快檢車的檢測工作要緊貼百姓需求,及時公布檢測結果,將抽樣檢測合格率作為市場評定考核的重要指標,督促市場落實主體責任。投入使用的這些快檢車可以檢測涵蓋蔬菜、瓜果、肉制品、水產品等食用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氯霉素、孔雀石綠等18大類27個檢測項目,10輛食品快檢車每年檢測不少于5.4萬批次,為保障寶安轄區內的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成為深圳市食品安全治理的一個基層亮點。
為應對食品安全的輸入性風險,龍崗區坪地街道2016年12月率先建成全市首個街道級食品檢測實驗站,該站可開展農獸藥、重金屬殘留及違法添加劑4大類18項檢測,運行后,實現了食品檢測覆蓋率7批次/千人和快速檢測20批次/天的目標。
寶安區和龍崗區的實踐取得良好效果后,深圳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市食藥安辦")敏銳地發現這兩個模式具可復制性。經深度思考,決定將兩區經驗合并在全市推廣,以夯實食品安全監管基礎,為市民筑起一道堅固的食品安全"防火墻"。
然而,錢從哪里出?歸誰來管?營運怎么做?經過反復調研和多方論證,深圳市理清了思路,下定了決心。
據介紹,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早在2017年4月12日,就曾對深圳食品安全工作做出批示:突出科技引領和改革創新,落實黨政同責,激發全民參與,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創建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綜合治理能力,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市長陳如桂要求加快補齊食品安全治理的短板。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中共深圳市委六屆九次會議提出:要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深圳市人大代表提出要把"一街一車一室"納入2018年民生實事。
2018年5月21日,深圳市政府印發《深圳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建立供深食品標準體系打造市民滿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明確將"一街一車一室"建設項目納入"三網"(巡查網、檢測網、執法網)立體監管工程工作內容,成為深圳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有機組成部分。
2018年10月12日上午,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黨組成員、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李忠(右一)率隊在鹽田街道政企共建快檢室調研。
135天筑就市民食品安全防線
為夯實深圳市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基礎、提升餐飲質量安全水平,深入推進食品安全監管"三網"立體監管體系的建設,深圳市食藥安辦和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有關處室鉚足干勁、日夜加班地在全市推行"一街一車一室"的各項前期工作。
2017年11月16日,深圳市在寶安區航城街道召開食品安全"一街一車一室"工作推進現場會。會上,深圳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主任、副市長黃敏宣布,深圳市的74個街道都要建一間食品檢測室、配備一輛食品檢測車。且必須在2018年4月1日前完成。全市"一街一車一室"建設正式啟動。
據悉,"一街一車一室"建設按照"誰出資、誰采購、誰管理"及標準化、可復制的模式,由市食藥安辦統一制定工作指引,指導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開展建設工作;由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各轄區局對建設資金提出預算,按照各區規定分別納入政府投資計劃或財政預算。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作為建設主體,負責統籌安排經費、組織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各轄區局和各街道辦事處招標采購、設計裝修,并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運營服務進行監督管理。深圳市食藥安辦負責對各區建設工作進行督促指導。
"時間緊,任務重,要完成真不是那么輕松。"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食藥綜合處副處長景強說,"當時覺得這件事不可能,因涉及場地、招標和快檢車上牌,太多問題需要協調。市領導決心非常大,多次召開會議專門研究部署工作,市食藥安辦統籌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共同協作推進任務落實,責任到人,數字化、責任化推進這項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深圳市食藥安辦作為"一街一車一室"建設的牽頭組織單位,精密組織、科學布置,強力推進。市食藥安辦先后印發了《深圳市食品安全"一街道一快檢車一快檢室"建設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一街一車一室"和餐飲巡查公示工作要求的通知》《開展"一街一車一室"建設及餐飲巡查公示試點工作現場督導的通知》等文件,明確了建設標準和要求,建立了督導通報機制,全面統籌"一街一車一室"建設工作。各區、新區食藥安辦積極協調區財政、采購招標中心等部門為建設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各街道辦事處倒排工期、密切協作,按照"表格化、項目化、數字化、責任化"的工作方式,克服了工期短、標準高、任務重的挑戰。
經過135天的努力,截至2018年3月31日,全市74個街道全部完成"一街一車一室"建設。各區自主選擇汽車進行改裝,每輛快檢車配備2至3名檢測工作人員,由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凱吉星農產品檢測認證有限公司等10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運營。全市有36個街道按照A級標準建設快檢室,建設面積不小于100平方米,并增設了培訓室、體驗區、科普宣傳區、展示區等多功能區,每個快檢室配備8至12名檢測工作人員;有16個街道按照B級標準建設快檢室,建設面積不小于80平方米,每個快檢室配備6至7名檢測工作人員。各街道快檢室分別由10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運營。
"一街一車一室"的建設和運營模式標準化、可復制。市食藥安辦統一制定工作指引,指導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開展建設。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各轄區局或各區食藥安辦統一對轄區快檢室建設所需資金向區政府提出預算,根據各區規定分別納入政府投資計劃或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其運營過程制度化、規范化,市食藥安辦統一制定快檢車快檢室運營管理制度,運營機構按照制度要求規范各項工作內容。目前,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還在制定快檢工作管理規定,對快檢陽性如何處理進行規范化,運營過程受監督。為保障"一街一車一室"所用快檢產品的質量,該委制定了《食品快速檢測產品評價技術方案》,并開展了第一期"一街一車一室"所需的45個快檢產品、87個參數的快檢產品評價工作。
"整個項目在建設與營運中,體現了中央和省、市要求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思想,食品監管從過去食藥監管部門從上至下的孤軍奮戰到社會各方積極參與、主動作為、群防群治、齊抓共管,實現了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突破。"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黨組書記、主任鄺兵指出,"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就能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就能獲得人民群眾支持,就能辦成大事做成好事。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交給市民的一份漂亮答卷。"
"一街一車一室"的使命和未來
如今基層食品監管有了自己的檢測室和檢測車,街道對每天的檢測數據可隨時掌握,對轄區食品安全心中有底。
10月17日,記者在深圳市大鵬新區采訪看到,大鵬新區葵涌街道辦食品快速檢測中心已經進入有序運營狀態,免費送檢窗口工作人員曾媛玉告訴記者,當天已經接受市民9個樣品的送檢,快檢結果均為陰性。曾媛玉告訴記者,檢測室成立后,每天都有市民送菜來檢測,結果也令人滿意,很少有不合格的食品;檢測人員還主動到市場抽檢,并在顯示屏上公示檢測結果。如今,深圳市民每天從農貿市場買菜后,可以將菜籃子里的菜拿到就近的街道快檢室去檢驗一下,看到沒有問題再拿回家。
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大鵬局副局長盧偉強介紹說:"大鵬新區是一個旅游區,有18萬常住人口,旅游旺季時外來人口超過常住人口。4月運作以來,市民有877人次送快檢,市民的參與程度高。"
單友亮分析認為,深圳是食品純輸入型城市,戰略上要做好末端防御,通過74個街區一街一車一室全覆蓋,快檢加上日常檢驗,形成一張快捷、深度的強大檢測網絡和防御網。
據統計,"一街一車一室"運營以來,截至11月6日,已完成快檢499036批次,結果陽性3434批次,銷毀不合格品15708.489公斤。其中,接受市民免費送檢15495批次,檢出存在安全風險143批次,監管人員及時溯源,嚴厲查處了違法行為。未來,僅"一車一室",深圳的食品安全年快檢能力將突破100萬批次,"一街一車一室"大幅提升了監管效率。
為方便市民辨識,所有快檢車、快檢室使用統一外觀和標識,快檢人員統一著裝。在加大政府監管部門抽檢力度基礎上,結合前期已開展的網紅店、小吃街、網絡配餐等服務民意的專項抽檢,以及"抽檢你話事""愛心籃"抽檢備份樣品捐贈等活動,大力開展便民快檢"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超市、進餐館"活動,免費接受市民送檢和"點檢",當場檢測、當場反饋結果。
龍崗區平湖街道快檢車開進學校食堂開展檢測,并實行錯峰抽檢,周末輪休、節假日不中斷檢測。運營首月,全市即累計接受市民送檢1868批次,讓市民零距離參與食品安全監督。
深圳市食藥安辦統一規劃下,各區在充分發揮"一街一車一室"技術支撐作用的同時,依托"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民生微實事平臺和食品安全志愿者力量,將快檢車開進學校、企業、社區、超市、餐館,定期開展快檢室開放日活動,將快檢室、快檢車打造成食品安全市民體驗中心、百姓科普園地和學生教學基地,為食品生產經營者提供培訓,向市民宣傳科普知識,提高公眾食品安全科學素養,推動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羅湖區10個快檢室運營以來,共面向市民開展522次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活動。龍崗區坪地街道結合群眾開放日,輪流組織轄區35個居民小組到快檢室參觀感受。各街區的"一街一車一室"陸續加掛兩個牌子--食品安全便民服務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進一步發揮街道快檢車、快檢室作用,將之打造為市民食品科普、食品義工活動、市民與政府互動前沿陣地,"一街一車一室"未來的內涵更加豐富。
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黨組成員、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市食藥安辦副主任李忠告訴記者:"深圳建成'一街一車一室',讓市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高大上的技術轉化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便民服務,食藥安全第一道防線,加上志愿者對市民的貼身服務,這些便民舉措,使得監管行動讓老百姓可感知、可受益,成為一個開放互動的服務平臺。既向老百姓宣傳,又接受百姓投訴、送檢,形成雙向互動;快檢車同時也是流動的宣傳車,對生產經營者,也是食藥法規的宣傳,對違法經營行為起震懾作用,對普通市民傳遞科學理性的觀念,增強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對全社會營造公平公正公開、便民利民為民的理念;全方位開放,檢驗機構只要有技術資質,都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陽光透明地參與其中。"
李忠表示,未來"一街一車一室"將充分發揮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技術支撐作用,針對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商場、超市等單位密集開展快檢專項行動,做到嚴防、嚴管、嚴控,全力守好深圳市民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線。同時,逐步拓展快檢室的功能,將其打造成為集快檢服務、食品藥品監管、宣傳教育、業務咨詢等多項功能的基層便民服務基地和社區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民生微實事的活動中心。(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供圖)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