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醫藥企業謀求轉型
從制藥大國向制藥強國邁進,原料藥產業基地轉型是必須之舉。作為我國重要的原料藥產地之一,浙江臺州正經歷著這一陣痛。
12月2日~5日,2018年臺州國際生物醫藥發展論壇在臺州臨海市舉行。會場外"打造一流國際生物醫藥論壇,助力醫藥產業邁向千億級"的標語格外引人注目。
從原料藥基地向化藥制劑、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領域轉型具體如何實施?所需人才從哪里來?等等這些都成為轉型中的臺州醫藥行業不得不正視的問題。事實上,當地政府連續舉辦兩屆臺州國際生物醫藥發展論壇,都旨在為地方企業轉型打開思路,提供機會。
"高地"臺州
上世紀90年代,原料藥生產中心逐漸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由于具有資源優勢和成本優勢,我國在這場制造中心轉移中"接棒",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臺州正是在此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臺州地處浙江省中東部、海陸交界處,交通便利,利于原料藥外輸。當地醫藥產業有著50多年的發展基礎,海正藥業、仙琚制藥等多家藥企扎根于此。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臺州這座原料藥生產出口基地。在發展原料藥產業的同時,當地部分企業向下游產業鏈延伸,生產的制劑產品也逐漸豐富。
臺州原料藥的實力,從以下數據中可見一斑:2002年,當地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出口交貨值已達15.3億元,占浙江省醫藥業該領域1/3以上份額。近年來,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化學原料藥出口基地,臺州化學原料藥出口量一直保持在占浙江省1/3、全國1/10份額的水平,也因此成為全球知名原料藥采購"超級市場"。
來自椒江區政府的數據顯示,在原料藥方面,海正藥業是國家抗生素、抗腫瘤藥生產基地,其蒽環類抗腫瘤藥產量名列世界前茅,阿霉素產量占國際市場60%份額,表阿霉素占國際市場70%以上份額,是全球第二家生產生物農藥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的廠家,也是我國醫藥行業唯一一家WHO指定的全球抗結核病藥物的生產企業。海翔藥業克林霉素系列產品產量穩居全球前列。雅賽利鹽酸萬古霉素、桿菌肽、桿菌肽鋅產量均占據全球市場50%以上份額。江北藥業是世界心血管類、抗病毒類藥物生產和出口重要基地。星明藥業氯氮平銷售占國內市場70%份額,占國際市場45%份額。九洲藥業卡馬西平、酮洛芬和格列齊特原料藥及中間體,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海正生物則是全球實現聚乳酸產業化生產的兩家企業之一。
臺州的醫藥產業保持著較高的增速。據臺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曉強介紹,2017年,臺州市規模以上醫藥企業完成工業產值293.17億元、出口交貨值122.43億元,實現利潤35.0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15.1%和17.6%。
臺州的醫藥產業集聚在椒江、仙居和臨海。椒江2017年實現出口交貨值34.7億元;仙居醫療器械產業正快速發展,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1.5億元,同比增長39.75%;今年1~10月,臨海現代醫藥產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約157億元。
轉型之困
事實上,近年來,臺州醫藥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環保成為其無法回避的話題。"社會各界反映比較強烈"--臺州市環保局的一篇文章中稱。
另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是同質化競爭--最高峰時,臺州醫藥化工企業有2000多家,大多數企業生產原料藥,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我個人很難理解,為什么臺州這么多企業都在做原料藥,而且生產重點和產能都這么集中。外面的人來這里就說,在一條街上敲了這家的門拿到一個報價,馬上到隔壁問能不能再便宜兩百塊。"美中醫藥開發協會會長沈小樂說,臺州企業要跳出"舒適地帶",推動企業前進到更有競爭力的環節。
臺州市相關部門已認識到這些問題,喊出"打造綠色藥都"的口號,推動地方產業轉型。臺州市委市政府編制的《臺州市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醫藥制劑與原料藥產值比達到6∶4,高端原料藥、制劑產品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2015年發布的《臺州市醫藥產業環境準入指導意見》,從空間布局、產品要求、裝備要求、排放要求四方面作出具體規定,臺州醫藥產業環境準入門檻提高。
在地方產業整體轉型的背景下,當地企業感受到了壓力。臺州市一位醫藥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過去幾年里,受環保等因素的影響,臺州醫藥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一些企業被關停。數據顯示,通過關停淘汰和整合重組,臺州醫化企業數量下降到目前的120家左右。
經過多輪整治,臺州醫藥行業結構逐步優化,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占比從2000年的4.0%下降到2017年的2.1%,其工業總產值比重從6.4%提升到8.1%。據張曉強介紹,目前臺州市擁有規模以上醫化企業78家,其中上市企業13家,3家進入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30余家企業的近300個劑型或產品獲得國外認證(注冊)。
目前,臺州有的企業轉向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平臺,輔助其他企業開發原料藥和制劑;有的企業將自身的產業鏈向下游制劑擴展。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轉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逐漸暴露出來。
"化藥新藥研究中對于含警示結構的基因雜質,在不同的臨床試驗階段應怎樣進行關注和控制?""仿制藥開發小規格藥物在開發過程中申請生物等效性豁免,國內外政策的差異是什么?""原料藥開發成制劑的投資要收回成本,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的制劑產品出口后,萬一在目標市場賺不了錢,怎么辦?"……
在2018年臺州國際生物醫藥發展論壇的一場小型研討會上,來自美中醫藥開發協會的17位專家與臺州本地企業面對面溝通,在場的企業提出了很多問題。這些具體問題的提出說明,轉型中的臺州醫藥企業,面臨很多困難。
筑巢引鳳
目前,臺州市只有制劑和成品藥企業10多家,建成生產線40多條。臺州醫藥企業需盡快在轉型需要和現有優勢間做出選擇、達到平衡。
"臺州有相當一部分藥企還主要從事原料藥和中間體生產,相對處于價值鏈中的不利地位。要打破這種局面,實現戰略轉型,引進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是關鍵之一。"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敏直言。
2017年開始,臺州市政府開始舉辦臺州國際生物醫藥發展論壇,并計劃將這一論壇打造為國內有影響力的長期性的生物醫藥高峰論壇。"現在看來這個會可能有些超前,但很具指導性。"臺州市政府一位相關人士說,發展生物醫藥是臺州轉型的一個方向,但問題在于,本地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較為薄弱,企業缺乏轉型的主動性。"開這個會,是想介紹國際前沿情況,先把企業家的觀念轉變過來。"
當地一位企業人士則告訴記者,論壇舉辦意在搭建一個平臺,促進人才引進,幫企業解決轉型中遇到的問題。吸收了2017年論壇的經驗和本地企業的反饋,今年論壇的內容更為多元。"今年我們迎來了60余位專家,他們開展了關于小分子原料藥、生物大分子、制劑技術、知識產權、產品質量管理等重點方向的討論。"沈小樂說。
人才是醫藥行業創新發展的智力保障。為了吸引人才,近年來臺州市下了大力氣,先后出臺臺州人才新政三十條等政策,設立規模達200億元的政府產業基金、10億元的人才創業基金、1億元的天使夢想基金,為人才創業提供全方位支持。目前,臺州市醫藥行業擁有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6個省級研究院、60個省級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擁有國家"千人計劃"人才24人、省"千人計劃"人才56人;擁有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省級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基地、1家省級領軍型創業創新團隊。
與此同時,當地也在不斷完善產業配套服務體系: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建設了開放共享的行業專業和區域創新服務平臺、以中科院臺州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為重點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以浙江高校產學研聯盟臺州中心為重點的科技創新資源引借平臺,并通過"放管服"改革,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30天",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臺州市多措并舉,吸引了多個投資項目。據悉,當地已有11家醫藥企業進入臺州市"扶優扶強"培育的"航母企業"和"旗艦企業"名單。其中,華海藥業、海正藥業、海翔藥業、九洲藥業、永太科技5家醫藥"航母企業"2018~2021年共投資項目30個,總投資額近200億元,預計到2021年產值將達到650億元;6家醫藥"旗艦企業",預計到2021年產值將達到288億元。
"預計到2021年,臺州市醫藥行業總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其中5家'航母企業'總產值將達到650億元,制劑、原料藥和中間體產值比達到5∶4∶1。"張曉強對臺州醫藥行業的發展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