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郭婷:被拒的一百次
《中國醫藥報》社食品新聞部 郭婷
好記者講好故事:被拒的一百次
郭婷
入職三個多月來,因為采訪被拒絕的次數累計起來得有一百次了。作為一名新入職的“菜鳥”記者,最開始的每一次采訪幾乎都是狀況百出,現在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閉上眼睛,思緒回到了6月下旬的第一次部門例會,當時,同事正在熱烈地討論選題策劃。我自告奮勇地蹦出一句“我能寫奶酪啊”,因為奶酪曾經是我研究的課題,再熟悉不過了。
洋洋灑灑,一篇自認為奶酪產業的新聞稿件很快就“出爐”了。交給部門主任后,她一副大跌眼鏡的吃驚狀看著我:“新聞稿件里竟然一個采訪對象都沒有,寫法完全就是畢業論文嘛”。但她仍然鼓勵我說:“邏輯是沒有問題的,再補充采訪一些業內專家和企業相關負責人,還是可以改成一篇挺不錯的新聞稿的。”
第一次的電話采訪,打給了一名知名乳品企業的部門經理。在打電話采訪之前,我查閱了這家企業有關奶酪產品的資料,對比自己的稿件列出幾個擬采訪的問題,練習了一遍又一遍的自我介紹。終于懷著忐忑的心情播出了號碼。“嘟——嘟——嘟——” 等待對方接通的時間漫長得好像怎么也過不完,最后是無人接聽。我長舒一口氣,甚至慶幸沒有接通。
平復了緊張的情緒,五分鐘后,我又撥了過去,依舊是無人接聽。就在我心里已經默認無人接聽、再嘗試最后一次時,聽筒里傳來一句“喂,你好”。瞬間,我的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要說什么,甚至連那句已經練習無數遍的自我介紹都忘記了。當最終磕磕巴巴地說出我是誰、要干什么時,他很直接地告訴我“沒時間”。于是,我匆匆掛斷了電話。
冷靜下來我才意識到,其實對方態度很客氣,如果我能鼓足勇氣,追問他是否可以換個時間、交換一下微信或者郵箱,那或許會是另一種結果,可惜我太緊張,主動放棄了這次采訪機會。于是,從第二個電話開始,我就告訴自己,無論發生什么事,都要多追問、多爭取機會。
時間很快來到七月,我們部門迎來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這場宣傳硬仗,我也迎來了第一次會議采訪的機會。在第十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新時代中國乳業的全面振興”分論壇上,我找到三元食品的參會代表,雖然內心有些緊張,但還是故作淡定地向她作了自我介紹并提了問題,最后還要到了聯系方式。初稿寫完交給部門主任后,相較上一次,她面色緩和了許多,還指導我梳理文章脈絡,指出稿件的不足之處。隨后,我又找采訪對象補充采訪。幾經周折,《奶黃金迎來黃金時代》這篇深度報道終于在八月見報了。
經過食安周密集的會議采訪及多篇稿件的寫作鍛煉,我慢慢摸索出一些采訪的門道,隨后的采訪也順利了許多。
這其中,采訪龐國芳院士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嚴謹、字斟句酌的態度特別令我敬佩,也感染并促使我更加認真負責地對待自己敲下的每一個字。反復的推敲、修改,多次打電話、發郵件溝通,稿件改了一遍又一遍。距離出報的時間越來越近,部門主任和版面責任編輯都很關心我的進度,給我指導意見,鼓勵我和龐院士多溝通、多修改。還好,在最后期限前,龐院士對稿件給予了肯定。事后,當我再次打開電腦,看著文件夾里標題為“改稿1、2、3、4、5”的文檔時,我無比的感動和感激,感激慈祥善良的龐院士,更感激支持鼓勵我的同事們。在大家的鼓舞下,我又先后采寫了一些我不熟悉的新興領域,如無人零售、區塊鏈;一些年輕人推崇的熱點,如網紅月餅、網紅茶飲等,其中《網紅茶飲還能紅多久》這篇稿件還很榮幸地被評上了報社8月的好稿,這更給了我動力。
隨著采訪成功率的提升,我漸漸明白,采訪需要技巧,需要在對的時間打給對的人,需要語言恰當表述清楚。現在再回想最開始的采訪被拒絕,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的表達方式不妥、選擇時機不好。剛剛作記者時的每一次被拒絕,不是不難受、不失望、不質疑自己,而是大家的不斷鼓勵、主動的幫助,才讓我化解了難題,才能在被拒絕之后反思提升,重整旗鼓,再向下一個選題出發。
雖然每一次被拒絕心里都不太好受,但卻是我成長進步的一筆財富。正是這一次次的被拒絕和領導同事的鼓勵與幫助,我才能不斷地反思提升,向下一個選題出發。(作者系《中國醫藥報》社食品新聞部實習記者)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裴顥:不為他人做嫁衣,只做快樂出版人
我把自己的崗位作為追夢、圓夢的發力點,激揚巾幗之志,奉獻巾幗之力,彰顯巾幗之美,唱響巾幗之歌,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2019-06-06 11:10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