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碎片時間實現一年讀200本書、寫50多篇文章
可能你常聽說“帶著問題去看書”,倒也沒錯,就是有點玄乎,但這是最正確不過的方法了。
林夕
林夕有個很兇殘的讀書法:“株連九族法”。意思是,以問題為索,把書串起來,精髓在于:知識的相關性。
很多人,以讀書為苦,看了,記不住,用不上,看別人信手拈來、揮斥方遒。說到底還是方法不對,人家是知識的倉庫,你的是垃圾房。
我此前介紹過“問題倒推法”——到問答社區回答自己最擅長的問題。
首先,帶問題看書最快、最深刻;其次答題就是輸出,碎片信息形成知識;最后、答案稍作轉換,就是文章。受眾需求—形成知識—系統輸出—精神嘉獎—形成文章,既邏輯自洽,又解決創作動力問題。
舉個例子,我一直為歷史的偶然性著迷,大愛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知乎上有個問題——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遺憾?我想起《人》書中關于拜占庭陷落的一章。大意是——忘關一扇門,亡了一個國。
于是,我在《人》書的基礎上,先后找來:土耳其電影《征服1453》,英國人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兩部作品,對照看很有意思。
最后再補充翻翻《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通史》。
注意:無須一一精讀,只需要在里面尋找、定位與問題相關的內容即可,其他無關內容快速瀏覽,掌握作者的寫作脈絡即可。
于是,我在《人》書的基礎上,先后找來:土耳其電影《征服1453》,英國人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兩部作品,對照看很有意思。
最后再補充翻翻《拜占庭帝國》、《拜占庭帝國通史》。
注意:無須一一精讀,只需要在里面尋找、定位與問題相關的內容即可,其他無關內容快速瀏覽,掌握作者的寫作脈絡即可。
最后,我為你算一筆賬。
以每周回答一個問題的頻率,一個問題翻3—5部書(電影、紀錄片),一年52周,可達200本,同時會有52個答案和52篇文章。
關鍵是,只需利用業余和碎片時間。你認為怎么樣?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裴顥:不為他人做嫁衣,只做快樂出版人
我把自己的崗位作為追夢、圓夢的發力點,激揚巾幗之志,奉獻巾幗之力,彰顯巾幗之美,唱響巾幗之歌,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2019-06-06 11:10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