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
中國醫藥報 記者 于娟 報道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居民醫療服務利用持續增加,患者醫療費用漲幅下降,分級診療初顯成效。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醫改向縱深推進并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疾病防控、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逐步提升,中醫藥等工作得到加強,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持續提高。2016~2017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76.5歲提高到76.7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9/10萬下降到19.6/10萬,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建立健全,居民醫療服務利用持續增加。2017年,全國門診總量比上年增加2.5億人次(增長3.2%),居民平均就診次數由2016年的5.8次增加到2017年的5.9次。全國住院總量比上年增加1708萬人(增長7.5%),年住院率由2016年的16.5%增加到2017年的17.6%。
通過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新需求。截至2017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超過40%的醫院開展了預約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超過80%的醫院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和同級檢查結果互認,居民看病就醫感受逐步得到改善。
患者醫療費用漲幅下降,公立醫院改革取得新進展:2017年,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政策全面跟進,實現新舊機制的系統轉換。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患者藥費的下降帶動了醫療費用整體漲幅的下降,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按照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4.7%,漲幅下降0.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比上年上漲3.3%,漲幅下降0.8個百分點。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下降1.8%,占比下降2.8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下降7.1%,占比下降2.5個百分點。
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加,分級診療初顯成效: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通過培養全科醫生、推動家庭醫生簽約等逐步增強基層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量不斷增加。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達44.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6億人次,漲幅(1.4%)較去年增加0.7個百分點;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4450萬人,比上年增加285萬人,漲幅(6.8%)較去年增加3.6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