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網絡訂餐安全“亮”出來
打開餓了么和百度外賣訂餐軟件,點開平臺商戶資質,下拉至視頻播放窗口,訂餐店鋪后廚的實時影像展現在眼前,凈洗、切配、烹飪等制作關鍵環節都可通過網絡直播,消費者打開手機就能全程監控餐廳廚房。這就是2017年餓了么平臺的重點科技食安項目——明廚亮灶萬店直播,一個簡單的攝像頭,將網絡供餐企業的廚房“亮”了出來。
餓了么已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金華、武漢、成都等12個城市開通后廚直播功能,通過科技手段,打造手機里的“透明廚房”,率先將線下分散的“點對點監管”轉化為線上“點對面共管”,實現線下分散監管到線上的集中共管,提升小餐飲食品安全透明度,助力解決監管難題。
餓了么副總裁、首席食品安全官王三虎表示:“餓了么平臺堅持‘計算機科學+食品安全科學’食安管理雙驅思路。明確提出以科技管理助力食品安全,打造用戶滿意的網絡訂餐平臺。努力通過產品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等手段,帶動整個行業在產品、制度、標準、理念等各個層面實現升級。”
據悉,外賣平臺又一食安管理“利器”——食品安全公共服務應用平臺“餓了么食安APP”目前已在上海、廣州、深圳和金華等地監管部門日常管理中應用。2017年5月,廣州市區兩級食品監管基層一線執法人員取得餓了么廣州版食安APP上線數據使用權限。通過這款應用,執法人員可以隨時監控平臺涉嫌食安違規的餐廳數據,有效提升監管的精準度和時效性。食安APP能夠全面反饋平臺上各區食安風險總體情況,包括平臺受理的食安投訴和平臺自查自糾的食安排查事項。食安APP的推出,不僅實現了網絡外賣平臺線上監管信息向線下回流,而且還將平臺上海量的商家資源調動起來,通過大數據監管網絡訂餐的食品安全,協助監管部門快速準確定位食安問題,成為線下監管的預警“雷達”。
截至3月,餓了么自建食品安全科技實驗室已投入運行一周年,包括微生物實驗室、理化實驗室和感官實驗室三部分。通過強化抽檢,食品安全科技實驗室一方面可以對餐品原材料質量和安全指標進行監測,從源頭上預防食安風險;另一方面,可以檢測餐品出餐時的中心溫度,檢查配送工具的清潔消毒效果。目前已分別聯動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監管部門共同開展了多次線下餐品抽檢,專項抽檢品種以網絡訂餐平臺銷量較大、食品安全風險較高的食品為主。今年春節,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與餓了么平臺聯合啟動的專項快檢項目以按照隨機抽樣為原則,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在餓了么APP下單訂餐,檢驗入網商戶的餐品質量。目前,第一階段工作已完成,隨機抽檢了包括豆制品、豬肉、火鍋、魚肉等類別的食品共63批次,獲得85個實驗結果,其中,除1批次麻辣燙湯底被檢出罌粟堿呈陽性外,其余樣品均未見異常。針對不合格餐品,餓了么平臺已經啟動處置流程,對該商戶立即做出緊急下線處理,并由廣州市食藥監局對該商戶的餐品作進一步抽檢。第二階段抽檢已于2月28日開始,同時在白云、越秀、天河區對餓了么平臺的上線商戶的餐品進行食品安全盲抽快檢,抽檢150批次。
“作為快速發展中的新業態,網絡訂餐也一直在逐步規范中得到發展,在迅速發展中更加規范。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餓了么在食品安全管理科技手段上,盡可能地跨前一步,多做一些,這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王三虎說。
(責任編輯:郭思男)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