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之智慧監管】全職能平臺 大協同監管 宜昌挺進智慧食藥建設“第一方陣”
中國醫藥報記者 張丹 報道 在湖北宜昌,市民如果想知道某類食品的安全狀況,只要在手機上打開“市民e家”APP,進入“城市服務”模塊下的“食藥惠民”,就可以使用“產品檢測結果查詢”功能,查看相關食品的抽檢合格率,以及不合格產品的生產企業。
“食藥惠民”是宜昌“智慧食藥監綜合服務系統”(以下簡稱“智慧食藥系統”)的一部分。該系統2014年開始構想,2015年設計開發,2016年12月項目(一期)投入使用。
2017年,宜昌市“智慧食藥系統”被中國電子政務年鑒評為年度優秀案例,宜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被中國電子政務理事會表彰為全國“互聯網+政務服務”先進單位,成為全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唯一獲得該獎項的集體。
高點站位 打造一體化平臺
2013年年底,新整合的宜昌市食藥監管系統擔負起對全市“三品一械”生產經營消費全流程監管,監管業戶從改革前的6000余戶增加到70000余戶,服務消費者達400多萬人,而監管人員僅從改革前的280余人增加到899人。面對監管任務重、監管手段落后、監管效能低的難題,宜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以信息化建設推進安全監管現代化。
問題隨之而來,在信息化基礎薄弱的條件下,是按照監管職能分別設立業務系統,還是全盤考慮建設全職能信息平臺?在技術上如何處理食藥監內部各項職能的關系?如何防止系統科室化、科室信息分割化現象?如何處理食藥監系統與市直部門的關系?如何防止自己用起來美、大家用起來難的信息孤島現象?
面對這些問題,宜昌市食藥監局黨組組織專班,學習國務院及湖北省政府關于推進智慧政務、信息惠民的有關政策,借鑒外地先進經驗。通過深入調研,“滿足食藥監管與信息惠民兩個需求,面向監管者、生產經營者、消費者三個終端,突出網格化、誠信管理、檢驗檢測、溯源管理四個平臺”的“智慧食藥系統”的建設思路逐漸清晰。
宜昌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郭慧介紹,“智慧食藥系統”在建設過程中遵循了五個“一體化”的建設理念,即一體化運行管理項目,由市“智慧辦”牽頭,市食藥監局承辦,各部門、各縣市區政府配合項目實施;一體化部署數據資源,數據資源統一儲存到三峽云計算中心,由其集中管理;一體化對接共享資源,統籌對接市政府及國家食藥監總局、湖北省食藥監局系統建設標準,確保系統對外開放、關聯暢通;一體化接入政務專線,系統運行依托的政務專線,由政府統一安排接入;一體化配置移動執法終端,市縣鄉三級食藥監管人員所需移動執法終端,由市政府統一招標、市縣兩級政府分級結算。
2014年年底,經過專家論證,“智慧食藥系統”納入宜昌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統籌開發建設。2016年12月29日,“智慧食藥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機器換人 實現高效能監管
“以前我出門檢查時,要提上好幾袋文書,一袋日常監管文書,一袋行政執法文書。如果需要監督抽檢,還要準備抽檢文書。現在,我出門只要帶上手機和一個便攜箱,就能實現手機操作、網上核查、網上監管。”宜昌市點軍區點軍街道辦事處食藥監管所所長馬俊稱,“智慧食藥系統”是基層執法人員的“福利”。
在該系統的后臺機房,技術人員演示了各模塊的功能:“比如,監管人員到現場檢查時,進入移動執法系統的‘日常監管’模板,把現場檢查的照片或視頻上傳到系統保存,在檢查項后面的合格或不合格項進行勾選,就完成了本次檢查的記錄。”
馬俊告訴記者:“以前現場書寫各類文書至少要半個小時,現在只要手指點幾下,在固定的模板上進行選擇即可完成,不僅提升了效率,更規范了行政行為,減少了因主觀自由裁量而產生的不合理行為。”
郭慧介紹,“智慧食藥系統”涵蓋“三品一械”監管全職能,包括19個子系統,實現了“一號登陸、一窗辦理、一鍵共享、一網關聯”。食藥監管部門內部審批、日常檢查、投訴處理、查辦案件、監督抽檢、誠信管理等各職能子系統信息自動關聯,績效系統適時記錄全市每個監管人員工作痕跡,并客觀進行績效評價。“實現了一人采集信息,多機構共享資源,客觀績效管理,大幅提高了協同履職效能。”點軍區食藥監局局長向志祥說。
宜昌市食藥監局政策法規和產業發展科吳勇介紹,“智慧食藥系統”與市直相關公共資源信息系統、省食藥監局職能系統、檢驗檢測機構信息系統之間都實現了信息共享,信用、溯源等信息可以在工商、公安、食藥監、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之間自動交換,構建起部門大協同監管格局。
信息惠民 創建大共享格局
春節前的一個上午,王女士接到了點軍區點軍街辦食藥監管所打來的電話,告訴她許可證快到期了,可以通過市食藥監局官網網上申報辦理。隨后,王女士在女兒的幫助下進行了網上申報,第三天,食藥監管人員就到現場進行了現場核查,第四天下午新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就被送到了王女士手中。
“‘智慧食藥系統’對許可證到期自動預警,監管人員會第一時間電話通知經營戶辦理延期手續,真正實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馬俊說。
記者了解到,“智慧食藥系統”上線以后,宜昌市食藥監局共推出“互聯網+政務服務”14項“信息惠民”措施。其中,服務群眾辦事措施6項,包括網上申請、網傳資料、網上受理、網上示范、移動核查、網上審批;服務生產經營者措施3項,包括精準推送相關法律法規,免費提供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全環節的溯源系統,定期反饋監管信息;服務消費者措施5項,將“智慧食藥系統”的“惠民平臺”植入“市民e家”,通過“我要學習”“產品質量檢測”“企業誠信查詢”等窗口,將監管信息分享給市民,引導消費,維護消費者權益。
2017年,在湖北省食品安全公眾滿意度調查中,宜昌市食品安全狀況獲得公眾廣泛認可,以84.31%的滿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親歷者說:
宜昌市食藥監局副局長郭慧:智慧食藥系統助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信息技術與監管職能的快速融合,正在推動宜昌市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從粗放向精細轉變,從低效向高效轉變,從傳統模式向智慧模式轉變,從業態監管向系統監管轉變。
2017年,“智慧食藥監系統”(一期)受理、辦結網上辦事申請24146條,共享“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信息19130條,共享法定代表人、質量管理人“身份證”信息35398條;受理、處理投訴舉報958起,辦理案件1679起;食品生產經營者免費使用“食品溯源子系統”記錄進貨信息83972條、銷售信息161205條。向市民分享食品檢測信息3506條;向市民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分享誠信(2016年度)信息29886條。圓滿完成了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信息化支撐任務。
正在開發建設的“智慧食藥監系統”二期工程,將進一步完善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的實時監管、溫濕度監管、醫療機構藥品器械使用等監管功能,全面提升智慧監管能力。
(責任編輯:齊桂榕)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