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百姓幸福指數不懈奮斗——陜西省2017年食藥安全監管五大關鍵詞點擊
全省4個市(區)被命名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5個縣(區)被命名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461個食品藥品監管所被表彰為省級基層示范所;
對全省16474戶食品小作坊、85980戶小餐飲、6705戶食品攤販進行信息化、網格化監管;
全省完成食品抽檢97670批次、快檢36.2萬批次,完成藥品檢測9708批次、醫療器械抽驗1100批次,實現檢測全覆蓋;
全省食藥監管部門全年共查處食品藥品案件10715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79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8個,吊銷許可證9件,責令停業整頓247家。
這些沉甸甸的數據背后,是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管衛士踐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確保人民飲食用藥安全”的執著與努力!
關鍵詞1:夯實基礎 提升監管能力
“沒想到,這么專業的檢測車竟然開到了家門口!”家住陜西省寶雞市眉縣金渠鎮河底村的張鵬耀感嘆說。2017年11月8日,適逢當地獼猴桃的收獲時節,眉縣食品藥品監管局把食品安全檢測車開到村里,免費為果農的獼猴桃進行現場檢測。檢測不僅讓果農對自家的果品有了底,也給外地來的果商吃了“定心丸”。
眉縣有著“獼猴桃之鄉”的美譽,為了維護這一聲譽,眉縣食藥監局努力做好獼猴桃的風險預警監測。值得提出的是,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推進,得益于陜西省食藥監管系統為落實基層監管“四有兩責”、提升基層監管能力而推出的一系列舉措:縣食藥監局配上了專業的快檢車,鄉鎮監管所也配上了快檢箱和執法車。可以說,眉縣食藥監局的變化是全省基層監管能力提升的一個縮影。
食品藥品監管重在基層,難在基層。為打通食藥監管“最后一公里”,陜西省食藥監局規定,“配備一輛執法車”是省級示范所硬性要求,通過省級示范所驗收的基層所可獲得省級財政獎勵50萬元。2017年,經陜西省政府同意,省食安辦、省編辦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對基層縣、鄉政府機構改革中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建設,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隨著基層監管所建設的不斷深入,尤其在標準化建設中對人員和硬件設施的及時補充,陜西省食藥監管實現了全覆蓋。比如,經過“百日大排查”,西安市雁塔區小寨路食藥監所摸清了所轄22個社區、兩個城中村中共計2600多個監管對象(含“三小”)的底數,并明確了所里21名監管人員的監管區域和監管職責。除了日常監管、檢驗檢測等日常工作,明廚亮灶、量化分級管理、提前介入、專項整治等舉措均能通過基層所落實到位。另外,基層所還逐步承擔了部分行政許可事項,極大地方便了辦證群眾。截至目前,全省共考核驗收461個基層示范所,2.305億元以獎代補資金全部落實。全省用于縣鎮兩級稽查、快檢及食品監管隊伍建設資金1.2億元。
檢驗檢測是食藥監管能力的重要技術支撐。陜西省食藥監局依托中央專項資金,在全省范圍內投資建設了11個省、市級食品安全檢(監)測中心實驗室,目前已全部開工;制定了全省107個縣(區)食品快檢車配備方案,目前正在進行采購招標。一個以市級機構為中心、縣級機構為骨干、鎮街機構為輔助、第三方機構為補充、企業為基礎的覆蓋廣、資源共享的檢驗檢測網絡體系正逐步形成。
2017年12月14日,全國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工作現場會在咸陽召開,檢驗檢測網絡體系的“陜西模式”受到全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專業人員的高度肯定。
關鍵詞2:食安創建 注重示范引領
2017年6月,陜西西安、寶雞、楊凌和韓城4市(區)榮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榮譽稱號。食安創建工作歷時3年艱辛努力,終嘗收獲的喜悅。
2014年,陜西省主動請纓,成為首批參加創建試點的4個省份之一,并選取西安、寶雞、楊凌和韓城4市(區)為首批試點城市。創建工作啟動后,陜西省食藥監局先后制定出臺了測評體系、考核測評標準和驗收標準細則等相關文件,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多次組織媒體、專家、行業協會等多方對創建市進行評估、暗訪及滿意度調查,形成社會共治的良好氛圍;并將創建示范城市與創建食用農產品安全縣、食品安全示范縣、基層示范所工作一并推進。
4個創建市(區)不斷創新,亮點紛呈:西安市形成了“兩級政府、三級監管、四級網絡”的網格化食藥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兩圖兩檔一承諾”的基層監管模式,開展食品安全示范街區創建;寶雞市實施三級督查制度,實行餐廚廢棄物無害化治理,推行電子化監管,實施“陽光廚房”工程;楊凌示范區實現食用農產品追溯全覆蓋,構建了基地認證、檢測支撐、源頭追溯的安全保障體系;韓城市對各類小作坊實行園區化管理,試行“原料集中采購、生產過程全程監管、出廠產品隨機抽檢”的管理模式,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完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體系。通過創建帶動和示范引領,全省各市縣參與食安創建熱情高漲。截至2017年年底,陜西省政府命名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已達25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已成為普通群眾主要的“菜籃子”。陜西于2017年4月起推動的“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創建活動,旨在對肉品、蔬菜、蛋品、水果等食用農產品實施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讓消費者放心、安心消費。通過推動“農超對接”“基地+加工+超市”“訂單農業”食用等新模式,切實使創建工作成為提升超市產品品質、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助推器”。通過宣傳引導,全省超市創建示范積極性持續升溫,已由最初自愿申報的18家上升至28家,且已與380余家農戶和農業合作社簽訂了供貨訂單。
圖為陜西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張小寧(前排右)在寶雞市眉縣調研食品藥品檢驗檢測工作。蔡玉龍/攝
關鍵詞3:信用建設 落實主體責任
2017年12月,一條“陜西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按食品安全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監管”的新聞在陜西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中引起強烈反響。
陜西省食藥監局印發的《陜西省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信用等級評定與分類監管辦法》規定,對全省食品(含食品添加劑)生產和食品經營(不含餐飲)企業按食品安全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監管。食品企業信用等級分為A(守信)、B(基本守信)、C(失信)、D(嚴重失信)四級,信用等級為D級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將納入食品安全“黑名單”。
“監管部門對不同信用等級企業監管力度和檢查頻次也不同,對信用等級為A級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每年至少檢查一次,并且提供綠色通道,優先或加快辦理其業務申請,被評為C級和D級的企業則是監管部門重點監管的對象。”陜西省食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在談及制定這項制度的初衷時表示,“強化食品安全治理,在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守法紀講信用。制定這個辦法就是通過對企業實施信用分類監管,提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誠信意識,切實把企業的主體責任落實到位,從源頭上把好食品安全關,為消費者提供安全食品、放心食品。”
2017年,陜西食品藥品領域信用建設“加速前進”:《陜西省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規范(試行)》《陜西省化妝品生產企業質量信用等級評定與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制度密集出臺。同時,陜西省食藥監局編制印發了《食品藥品信用信息指導目錄》《行政相對人信用檔案目錄》和《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目錄》;上線運行“陜西省食藥監局綜合監管平臺信用評級板塊”,公開食品藥品安全信用信息評定結果。目前,已完成食品經營企業初評181974家、生產企業3881家,對183家藥品生產企業和236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信用等級進行了評定,其中5家企業被列入“黑名單”。
對此,陜西省食藥監局局長張小寧表示:“通過實施信用等級分類監管和‘黑名單’制度,在政策上保護和鼓勵誠信企業,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有助于形成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風尚,同時還節省了監管力量,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實現靶向監管,更好地保障全省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關鍵詞4:集中治理 回應群眾關切
“這個位置是城管幫我們劃的,設備剛更新不久,食藥監管部門還幫忙申請了補貼。”烤肉攤馬老板介紹說,“現在有了自己的‘地盤’,只有搞好食品安全才能把生意做好做長久,誰也不想因食品安全砸了招牌。”馬老板道出了陜西食品“三小”從業者的心聲。
西安市鄠邑區采取“疏堵結合、分段管理”的思路規范小攤販,推行集中分時段管理,在城區內劃定早市、夜市攤點集中經營區,并實行“六統一”管理(統一規劃位置、統一操作設施、統一工作衣帽、統一標識、統一臺賬記錄、統一垃圾回收),真正做到服務和監管并重,以服務提升監管。
長期以來,食品“三小”因“臟、亂、差”而飽受詬病,威脅食品安全。對此,陜西省食藥監局和省食安辦按照“許可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思路,在全省打響了“三小”治理攻堅戰。陜西省食藥監局先后制定了小磨香油等10個品種食品小作坊操作指導規范,編寫了《陜西省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產品檢驗項目清單》和《十七類食品小作坊產品質量控制要點及風險監管評價指南》等,使“三小”監管制度更加科學合理。
“三小”專項整治以來,陜西省食藥監管系統檢查食品“三小”18.67萬戶次,培訓監管和從業人員18.6萬人(次);關停“三小”3090戶,已對全省16474戶食品小作坊、85980戶小餐飲、6705戶食品攤販進行信息化、網格化監管。陜西“三小”整治的經驗成效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作為2017年“兩會”期間法治工作的生動實踐進行了深度報道。
食品藥品安全治理必須保持高壓態勢,勇于向“惡疾頑癥”亮劍。
不法分子為謀一己私利,在食藥生產經營過程中人為“摻雜造假”“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精準打擊食藥領域的“潛規則”,陜西省食藥監局聯合省公安廳在全省范圍內集中對食用醋、中藥飲片等食品藥品開展專項稽查。在“10·19”打擊中藥飲片蒼術集群戰役中,全省12個市(區)全部參與,查處違法生產經營者691家,移交公安機關案件25件,配合公安機關抓獲涉案嫌疑人41名,一批大案要案被查獲,有力打擊了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民心惟本,厥作惟葉。人民群眾的呼聲就是監管部門的行動號令。2017年8月,按照國務院食安辦、國家食藥監總局統一部署,陜西省食安辦、省食藥監局聯合其他11部門,在全省范圍內集中開展為期10個月的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專項行動中,陜西省食藥監管系統排查食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28694家,發現問題企業404家,立案查處191起,查處重大案件9起,取締非法會議營銷機構13個,查扣違法產品219件,停播違規醫療養生節目4個,禁播違規食品、保健食品違規廣告9條。專項整治成效初見,目前行動仍在繼續。
據統計,2017年,陜西省完成食品抽檢97670批次、快檢36.2萬批次,完成藥品檢測9708批次,醫療器械抽驗1100批次;立案查辦各類食品藥品違法案件10715起,辦結案件9927件,案件辦結率92.6%。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79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8個,吊銷許可證9件,責令停業整頓247家。
圖為陜西省食藥監局工作人員在“借你一雙慧眼——科學辨別食品安全謠言”沙龍現場進行實驗。本報記者賀一辰/攝
關鍵詞5:科普宣傳 推動社會共治
2017年一段時間,“紫菜是塑料做的”“肉松里面摻棉花”等食品謠言四起,有的還是“有圖有視頻有真相”,令公眾一時真假難辨。
面對食品安全謠言對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的困惑,陜西省食藥監局及時組織開展“借你一雙慧眼——科學辨別食品安全謠言”沙龍,食品檢驗檢測機構專家、高校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和監管人員20余人,圍繞“如何有效科學辨別食品安全謠言、如何引導公眾理性認識食品安全謠言”積極探討交流,并請專家現場進行小實驗,用事實回擊網上流傳的食品安全謠言。同時,陜西省食藥監局組織監管人員和專家,走進陜西廣播電臺“秦風熱線”直播間,普及科普知識,與聽眾互動交流。
此外,陜西省食藥監局加大信息發布力度,對網站進行升級改版,強化信息查詢服務功能,建立信息發布、公眾服務、數據查詢等互動欄目,設置“食品抽檢信息”專欄,對食品安全抽檢信息“周周抽檢、周周公開”,增設“食品藥品科普專欄”,讓官網成為社會公眾和媒體獲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的“第一平臺”。同時,積極適應新媒體發展趨勢,重點在“微宣傳”上下功夫,陜西省食藥監局微信公眾號和政務微博同時發力,促進信息傳播多元化。針對容易滋生謠言的領域,注重開展預防式科普,將信息公開和政策解讀同步推出。
陜西省食藥監局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食品安全宣傳周”和“安全用藥月”科普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了“眼見為‘食’——見證食品安全”系列宣傳活動,組織消費者代表和媒體記者走進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零距離”參觀和了解企業管控措施和監管部門工作情況;舉辦“關注用藥安全、共享健康人生”藥品安全沙龍,邀請食品藥品專家與媒體記者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食品藥品安全;走進校園舉辦“護苗2017——食藥安全伴我行”活動,特邀相關專家就藥品安全和營養膳食方面相關知識與家長們進行面對面交流,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游戲中了解食品藥品安全知識;“食品藥品安全知識上電視進地鐵”則讓更多人了解食藥科普知識。全省市縣鎮各級食藥監管部門立足實際,通過納涼晚會、大篷車、廣場舞、陜北說書等多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開展食藥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等科普宣傳活動1680余場(次),受眾達260萬多人(次)。使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傳遍三秦大地。
新時代有新要求,新要求要有新擔當。“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全省食藥監管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將會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五個扎實’和‘追趕超越’新要求,按照‘五新’戰略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擼起袖子加油干,以釘釘子精神扎實做好各項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努力為全省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把好關,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張小寧鏗鏘有力的話語,正是全省食品藥品監管衛士向三秦父老許下的履職盡責、不辱使命的錚錚誓言!
(責任編輯:齊桂榕)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