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福州】同心圖治 唯實創新——福州市全力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
福州市委、市政府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將食品安全工作視為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社會和諧的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連續17年將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特別是近兩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為契機,嚴格落實“四個最嚴”“四有兩責”要求,各項創建工作穩步推進,成效顯著。
探索監管新模式
在源頭治理方面,福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著力探索“一品一碼”(一個批次產品有唯一的追溯碼)農產品全程追溯制度。該局以閩侯海峽蔬菜批發市場為試點,建成全省首個“一品一碼”追溯試點批發市場,并以此為標桿,引領全市主要農產品一級批發市場建設統一專用的進口“采樣通道”(對供應商票證不齊全的進行批批抽檢)和出口“驗單通道”,形成“一進口一出口”閉環管理,落實批批檢,實行檢后準售并賦碼出場,為下游的去向可追打下堅實基礎。同時,以“永輝食品安全可追溯云網”建設為試點,引領大型連鎖商超實行總部統一查驗、統一快檢,實現農產品從生產基地到物流總部再到門店的全程追溯。
為保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福州市積極推行產地準出制,突出土壤防治工作,建立市、縣兩級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庫,全面加強產地環境污染治理;在蔬菜種植面積300畝以上的218個行政村各遴選1名農技員兼任蔬菜生產質量安全監管員,建立村級蔬菜生產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推行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企業配備自檢設備或委托第三方檢驗的產地準出檢驗合格制。
在“三小”治理方面,福州市局按照“納入監管、規范提升、保障安全”的原則,適時降低小餐飲準入門檻,實行小餐飲登記管理,并于11月7日頒發了全省首張“小餐飲登記證”;結合福州城市管理綜合監管實際,明確小攤販食品安全監管歸口由城市管理部門負責,有效解決了小攤販監管部門間職責不明晰問題;創新小作坊監管,在閩清茶口村、馬尾瑯岐經濟區、閩侯關源里探索建立統一管理的小作坊聚集加工示范點新模式。
此外,福州市局還不斷創新“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管”手段,在鼓樓區開發“智慧食安”智能監管平臺,推出移動執法APP,實現實時在線監管;在倉山區推行“明廚亮灶”VR模式,實現立體化遠程監控;在連江縣建立食品安全監督指揮系統,將轄區內主要農貿市場、大型超市、餐飲服務單位等納入其中,建立農貿市場和大型商超食用農產品自檢、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所快檢、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實驗室專項抽檢、第三方專業機構檢測“四位一體”的檢測體系和聯動機制,實現快檢數據實時上傳和定位監控。
圖為蔬菜生產質量安全監管員在田間對菜農種植的蔬菜進行快檢。
推行工作新機制
福州市局在食品安全隱患排查方面創新引入“哨點”概念,在主要銷售農產品、預包裝食品的大型批發市場、“放心肉菜超市”及承擔重要保障任務的大型餐飲服務單位等重點場所,設立首批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哨點13個,健全隱患排查機制,強化案件查處。2016年以來,共立案查處食品類行政違法案件1032件,罰沒1983.23萬元;破獲危害食品安全類刑事案件815起,公安部掛牌督辦案件3起。
為有效提升全市食品行業發展水平,福州市局積極推進示范創建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小作坊示范點29家,3家超市達到“放心肉菜超市”創建標準,“明廚亮灶”餐飲服務單位達5606家,全市公立中小學及幼兒園實現“明廚亮灶”全覆蓋,建成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25條、示范店379家。
按照“政府財政補貼、企業自愿繳納”的原則,福州市局在校園食堂等高風險單位、農村集體聚餐等高風險領域推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目前,全市參與投保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達85家,且完成了首例賠付。
另外,該局還創新推行追償機制。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出臺意見,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且爭議不大的食品案件,支持消費者使用簡易民事訴訟程序向企業追償。
開創共治新局面
近年來,福州市成立了學校食堂“膳食共治委員會”、社區“食品安全志愿者隊伍”“老干部食品安全督導隊”等食品安全宣傳隊伍,開創了政府、企業、消費者、第三方機構等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新局面。
同時,強化多渠道宣傳,建設“食安福州”微信公眾號宣傳主陣地,設置媒體創城專欄,并已完成75篇專題報道;完成全市2652個“一社區(村)一食品安全宣傳專欄”設置,實現全市社區全覆蓋;設計制作食品安全宣傳系列動漫片、創城宣傳海報,定制公交車身宣傳廣告,開展食品安全知識有獎問答、食品安全大講堂等活動,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擴大了創建工作的社會影響,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
(責任編輯:景淇)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