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安雙創】長沙擰緊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鏈條
“自己菜園里摘點菜,自家池塘里打兩條魚,拿到農貿市場賣都不行?不能賣也就算了,你還得沒收銷毀,哪有這樣的道理呀?”這是記者近日在湖南長沙市馬王堆農貿市場看到的一幕。原來,長沙縣黃花鎮農民老范車上的200多斤活魚及幾十斤茄子豆角被食藥執法人員扣留并要求銷毀。“老人家,您今后要賣這些產品的話,必須先到當地的農業部門開準出證明,然后到市場內食藥監管執法辦公室登記,取得許可之后才能賣,否則就違法啦。”剛剛開完法律文書的監管人員對范老漢耐心講解著食品相關法律知識和辦理手續的流程。
長沙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監管處負責人表示,目前長沙市建有205個農貿市場、8個大型連鎖超市集團、3個大型批發市場,日均批發蔬菜3萬噸、水產品1.5萬噸、水果1萬噸,是中南地區位居前列的食用農產品物流集散地。近年來,長沙市通過生產基地與生鮮超市及農貿批發市場建立產銷對接機制,有效解決了“出廠”標準低與入市要求高、食用農產品快速交易特征與質量檢測難同步,以及市場交易時間與監管時間錯位的矛盾,通過“無縫對接”網絡的構建,探索建立起“雙快檢篩查+雙留樣比對+雙報備溯源+雙互動管控”產銷對接模式,有力保障入市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
源頭嚴防
“抓好前端種養環節是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之基,務必早介入、早預防、早把關、早引導。”在長沙市大河西農產品交易中心采訪時,寧鄉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姜小鵬對記者表示。在長沙市局統一組織下,各級監管部門通過采取“網上查詢、實地查看、訪談查問”等手段,每年組織全市食用農產品批發戶、市場開辦方、農技專家等到種養基地考察,圍繞“產地環境治理、農資投入使用、產品標準應用、生產過程管理、品種品牌打造”等進行嚴摳細評,優選出好產品。今年以來,長沙市局先后組織35個團隊到11個省市農業示范基地考察。同時,提請市法制辦出臺《關于推進食用農產品產銷對接的通告》《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辦法》,建立“聯席會議、信息通報、協查處置”制度,加強與“訂單”當地職能部門協作,簽訂屬地管理責任書,協議確定種養殖環節監管關鍵事項。重點跟蹤種子、種苗、土壤、水質、農資、獸藥,以及綠色防控、配方施肥等要素指標的監管細節,力爭通過倒逼管出好產品。
據了解,長沙市已逐步推開“訂單農業”“農超對接”“基地+加工企業+超市”等采購模式,45家經營單位與省內外255個種養殖基地簽訂對接合同。采購前,采取“定期駐場、隨機抽樣、復核復查”等辦法,要求經營使用單位定期派人核實種養殖基地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和休藥期、安全間隔期制度落實情況,主動監督產品出場自檢或委檢。重點關注水產品是否含有孔雀石綠、硝基呋喃、氯霉素,畜禽肉制品是否含有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蔬菜水果是否含有農藥殘留等違禁成分。同時,長沙市局指導經銷大戶源頭自建快檢室,開展風險品種購前快檢,加設安全“防火墻”。今年,市局要求黃顙魚、對蝦、鱸鱖(桂)魚等9家相關批發大戶在佛山、中山、珠海等地自建快檢室8個。
過程嚴控
7月25日凌晨兩點,長沙市紅星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格外熱鬧,陪同記者夜訪的長沙市雨花區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生產流通安全科劉建光邊走邊介紹,長沙市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貿市場和生鮮超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通知》《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落實產銷對接及進貨查驗工作的通知》《食用農產品運輸經營戶責任告知書》,采取“分環節、定責任、簽承諾、明要求”等措施,組織采購大戶與運輸業主、市場開辦方與批發經營者、監管部門與市場開辦方層層簽訂責任狀。“上級一直要求強化責任主體盡責擔責,嚴密組織資質審驗、進貨查驗、入場檢驗、留樣備驗,自覺管好自己的‘安全防區’。”劉建光說。
針對食用農產品產銷的現狀,如何構建“中間防線”,防止運輸環節非法添加保鮮保活、摻雜使假調包、偷梁換柱另銷等成為重點。為此,雨花區局在市場設立辦公室,派駐了5名監管人員。市場不關門,監管不收兵。采取巡查動態監管與坐班接受報告相結合的工作方式,嚴查相關憑證票據。按照有關要求,所有采購批發大戶入場產品起運前均應索取《營業執照》《農業專業合作社執照》《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產品檢測報告》,以及種養業主身份信息和購銷票據等相關證明材料,以“驗明正身”。而沒有這些手續或者手續不全的商戶及產品不得進入市場銷售。同時,在紅星市場交易出市產品,必須由商戶提供相關手續備查。建立產銷對接微信監管群,打通產銷對接信息通道,實時傳遞運輸車輛、駕駛人員、責任承諾,以及產地證明、檢驗檢測、產品留樣、購銷憑證、采購業主等相關信息,實現數據貫通、流程透明,強化來源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查詢、責任可追究。
長沙市局還通過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起運之前、入市之前”兩次留樣制度,以備銷售終端產品出現陽性問題后倒查倒追,厘清源頭、運輸、銷售、使用等環節的應負之責。另外,在市場顯要位置設立電子顯示屏,采取“同步公示、一并告知、相互監督”的辦法,將批次快檢結果、批次留樣數量一同公告,警示、提醒各層級經營業主規范經營。
終端嚴守
目前,農貿市場和超市仍然是食用農產品主要零售終端。讓消費者對產品來源放心、品質放心、過程放心、體驗放心,尤為重要。為根治問題產品出現后召回難、取證難、控制難、通報難,出現“出事就救火”、循環再往復、治標不治本這一痼疾,長沙市探索建立了“三入三行三示三查”系列制度,全面推行市場主體驗證準入、自產自銷備案準入、進場產品必檢準入,嚴格執行索票索證隨貨同行、“三品一標”綠色通行、產銷對接留樣放行,堅決做到檢測結果適時公示、案件查處定期公示、監管信息常態公示,深入實施上市品種覆蓋抽查、經營環境定期審查、責任考核暗訪督查,靶向嚴管“不同品種、不同產地、不同標志、不同資質、不同主體”個性經營行為。
去年以來,市政府投建、企業自建快檢室165個,設置信息顯示屏105塊,發布預警信息17期,著力構建食用農產品快檢“天網”;針對大部分食用農產品經銷環節多、過程流轉快,不法經營戶非法添加“妝相求價”的亂象,采取“區域聯防、部門聯動、市場聯控、問題聯治”方式,建立“雙清單”責任落實機制、“雙隨機”執法機制、“雙核查”工作機制,常年推進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整治。
“我們已與數十家基地進行對接,覆蓋蔬菜、禽蛋、水產和肉類這四類產品。每一批次貨物,我們要求供應商出具銷貨地出具的銷售憑證,如果是‘三品一標’產品,還要有專用標志和有效認證證書,還會查看需要檢驗檢疫的動植物相應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促使賣者有憑證清單,讓買者能按圖索驥。”步步高超市河西店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