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食藥監管考核獲國家雙A評級
海南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雙A評級從何而來?“大排查大整治加強監管力度,讓企業不敢違法;創新方式建新機制,提高監管效率,讓企業不能違法。”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馮鳴的這兩條經驗之談,在上述國家考核意見中得到了印證。
藥品安全:重風險排查
據馮鳴介紹,在國家總局2016年度各省(區、市)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考核中,海南藥品安全監管考核獲得的加分項分別為: 2016年海南省局在藥品抽檢監測中,發現并及時上報黃體酮注射液重大藥品安全風險;加大了藥品飛行檢查力度,并在國家總局網站公開曝光了12家嚴重違法違規企業。上述兩項為此次“國考”加了1.5分。
“2016年,海南省局統一部署,在藥品流通領域開展了多輪次的大排查大整治,5~9月還在全省范圍內集中開展了藥品批發企業違法經營行為專項整治行動,成效顯著。”海南省局藥品流通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專項整治共檢查了100家藥品批發企業,有32家藥品批發企業被注銷《藥品經營許可證》(撤銷、收回GSP證書,占檢查總數的32%),并全部移交稽查局立案查處, 50家企業被責令進行限期整改。此次專項整治力度大,成效好,依法淘汰了一批藥品批發企業,集中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使藥品批發企業掛靠走票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進一步規范了海南省藥品流通經營秩序,有效保障了人民用藥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藥品安全工作考核中得到特別肯定的黃體酮事件,是海南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在日常監管中接到多起黃體酮注射液不良反應報告后慎重分析處置的。其中,涉及某制藥有限公司的報告有15份。海南省局及時介入調查并采取了相應的處置措施,包括對涉事3個批次藥品在海南的流通、銷售情況進行調查,查實該藥品曾銷往省內145家醫療機構,共124370支。在調查結果清晰的基礎上,海南省局下發暫停銷售使用3批涉事藥品的通知,并限期要求藥品批發企業召回尚未使用的13980支涉事藥品。經過調查發現,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系醫療機構超說明書使用或患者使用環節中未遵醫囑所致。海南省局還主動向媒體和公眾通報了事件調查和處置情況。權威部門的調查和及時的信息發布,有效平息了輿論的進一步發酵。
經過大整治,海南傳統米粉生產得到升級改造,群眾可以更放心吃米粉了。
食品安全:建共治機制
在食品安全監管考核方面,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組織農業、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等15個部委,對各地食品安全工作進行考核。考核組認為,海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認真落實組織領導責任、監督管理責任、能力建設責任、安全保障責任,保持了海南省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全年未發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和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尤其在食品安全監管上,海南省局創新監管方式、構建監管新機制,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肯定,成為加分項,為海南食品安全工作加了0.5分。
據了解,2016年,海南省局加大監管方式和監管機制的創新力度,利用互聯網、遠程視頻、信息科技、有線電視等技術,在國家總局組織指導下,開發出“食安查”APP,推出了可一網一鍵查詢的“海南省食品藥品行政處罰案件信息公開網”,打造消費者可在家監督的“透明廚房”,通過搭建完善的監督查詢網絡,通過“機器助人”,把政府、消費者、媒體、企業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監管效果,大大提高了監管效率。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