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湖北:將食藥安全納入公共安全體系建設 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十二五”:食藥安全形勢穩中向好仍有隱憂
湖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食品藥品安全,將之擺上十分重要的位置,納入公共安全體系進行部署。“十二五”期間,在各省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省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人民群眾食品藥品安全得到保障。
(一)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不斷完善。省、市、縣、鄉四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改革在全國率先到位,監管力量得到加強,監管體系逐漸完善,實現了食品藥品監管由“分頭管理”向“綜合治理”的根本轉變,監管隊伍由“體量微弱”向“基本適應”的重大躍升。這順應了新時期食品藥品監管的基本要求,為全面實施“食品藥品安全戰略”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二)法規標準體系日趨健全。加大立、改、廢力度,清理規范性文件。根據《藥品管理法》、新頒布《食品安全法》和體制改革后規章制度亟待健全的實際,出臺《湖北省藥品管理條例》、《湖北省食品安全條例》,并制修訂了30多項制度和21項地方標準,填補標準制度缺失。全省已形成一套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法規制度和標準體系,為監管有據、依法監管提供了重要遵循。
(三)監管力度持續加大。強化食品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保障公眾消費知情權,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推行食品藥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格事中事后監管,加強風險監測和評估,強化信息化建設。秉持“隱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全省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活動,排查整治食品藥品安全各類隱患。對于群眾反映強烈的虛假注冊申報、違規生產、非法經營、夸大宣傳、使用無證產品,以及制售假劣食品藥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各地保持高壓態勢,不斷加大專項整治和案件查辦力度,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行政處罰案件全部錄入“兩法銜接”信息平臺,起到了“以儆效尤”的警示作用。
(四)支撐保障能力穩步加強。“十二五”期間,湖北省通過實施食品安全檢(監)測能力建設規劃,建設以省級為骨干、地市級為基礎,布局合理、協調統一、運轉高效,覆蓋食品生產、流通、消費三個環節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重點對食品檢驗檢測實驗室進行改造已經購置食品檢驗檢測儀器設備,全省14個建設項目投資資金3.348億元。為全面提升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水平,確保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按照國家總局統一部署,研究制定了《湖北省“整市推進”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和機構建設規劃》。第一批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武穴市、五峰縣,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批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試點項目預計投資共計1.4億元。通過縣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工作的實施,使試點縣(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中央及各級財政經費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監管能力的提升得以保障。進一步完善了藥品檢驗檢測和質量控制技術體系,初步建成全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
(五)社會共治格局初步形成。省、市、縣均組建高規格的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設置其辦事機構。推行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制定了《食品藥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食品藥品安全信用等級評定管理辦法(試行)》,開展信用等級評定,實行信用分類監管,推動跨部門聯合獎懲。定期組織開展聲勢較大的“食品安全周”、“全國用藥安全月”等主題宣傳活動,在主流媒體開辟專欄,組織開展食品安全系列報道和科普解讀,提高了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意識。將食品藥品安全納入社會網格化管理,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治理方法和手段,這為以后精準監管、智能監管打下良好基礎。省委省政府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落實食品安全黨政同責的意見》,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將食品安全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負責人同為第一責任人。制定和落實《湖北省食品安全問責辦法》,明確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成員、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食品安全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落實食品安全責任不到位進行問責的各類情形及方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湖北省仍處于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隱患凸顯和食品藥品安全事件集中爆發期,食品藥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一是統一權威的監管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行政監管隊伍、監督執法隊伍和專業技術支撐隊伍不夠完整,專業素質偏低,檢驗檢測、檢查核查、監測評價等能力較弱,基礎設施、執法裝備、信息化監管水平落后,尤其是鄉鎮基層嚴重難以適應監管工作需要。二是全過程監管制度和標準仍需完善。相關法規亟待修訂完善,配套規章制度和相關標準滯后,對生產經營行為的規范約束、違法行為的懲處打擊指導性不強。三是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亟需架構。政府、市場、社會的關系沒有完全理順,食品藥品安全仍然主要是以政府監管“一條腿走路”,行業自律作用尚未有效發揮,企業主體責任尚未完全落實,社會監督力量尚未充分激活。
“十三五”:堅持“四個最嚴” 持續加大工作力度
“十三五”是湖北省在中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全省食品藥品安全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將食品藥品安全切實納入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必須持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全省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到“十三五”期末,湖北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將進一步健全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食品藥品安全水平、科學監管水平、食品醫藥產業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成為體制順暢、監管高效、企業誠信、公眾放心、社會理性的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大省和產品最安全、產業發展最快、監管最規范、公眾最滿意的省份之一。
(一)健全完善食品藥品監管法規標準。法律法規更加完善,標準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基本建立生產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懲罰性賠償制度、缺陷產品強制召回制度等。食藥監部門配合衛生部門完成地方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工作,繼續制修訂一批藥品標準和醫療器械地方標準、參與藥用輔料及藥包材標準的增修訂。審評審批制度不斷規范,運行機制進一步優化,審評審批流程設置科學,審評資源配置合理,服務更加高效。根據地域產業分布,科學劃定“四品一械”重點監管功能區,對產業聚集區、流通集散地實施全覆蓋高強度監管,有效控制源頭風險。根據監管對象風險等級,對高風險對象實現100%全覆蓋監管。
(二)推動實施食品藥品安全全過程監管。對食品藥品全面實施全過程監管,堅決實行重典治亂,強化應急管理。實施從田間到餐桌,從實驗室到醫院的全過程監管,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強化對薄弱環節監管。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分類管理,對疫苗、血液制品等高風險藥品、高風險醫療器械品種生產企業日常監管頻次達到每年至少1次,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在省、市、縣成立食品藥品警察隊伍,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體系,建立重大信息直報系統和應急信息平臺,加強應急隊伍及裝備建設,推進應急演練中心建設。
(三)全面提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技術支撐體系更加完善,科學開展風險監測,信息化監管能力大幅提高。將省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監督檢驗機構建成國內一流,中部領先的食品藥品監管重點實驗室;全面推進縣級檢驗資源整合,設置科學、運轉高效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體系基本形成。檢查核查體系、技術審評體系、監測評價體系、風險預警交流體系、投訴舉報體系建設整體協調推進,基本滿足食品藥品監管工作需要。全面系統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覆蓋85% 以上,中型以上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管理率達90%。覆蓋全省、全品種的“四品一械”監管各類基礎信息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全面建成。廣泛應用適合食品藥品監管的移動執法終端。推進重點食品藥品的電子追溯系統建設。監管隊伍業務素質明顯提升,監管投入足額保障,基層監管能力明顯提升。建成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專業化教育培訓體系。健全培訓管理制度機制,全部監管人員年度參訓率不低于90%。實施重要崗位人員培訓考核合格上崗制度。食品藥品監管經費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全部納入各級政府預算予以保障,普遍建立財政投入保障穩定增長長效機制。縣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及鄉鎮(街道)派出機構普遍設置,執法裝備和業務用房達到相關建設標準,滿足執法基本需要。
(四)廣泛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企業主體責任有效落實,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群眾滿意程度明顯提升。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信用體系,加強失信行為懲戒,充分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深入推行食品藥品有獎舉報,強化舉報人信息保護,落實舉報獎勵專項資金。加強媒體監督和引導,做好科普宣傳和志愿服務活動,強化示范帶動,到“十三五”末,群眾對食品藥品安全總體滿意度達到80%以上。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