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遼寧: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促進食品藥品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十二五”:食藥安全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十二五”期間,遼寧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不斷完善監管體制,健全法規體系,加強監督管理、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嚴厲打擊食品藥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取得了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階段性成效,使遼寧的食品藥品安全水平穩中有升。
一、全面深化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省、市、縣(市、區)政府均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重新調整組建了省、市、縣(市、區)三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設置率達100%,并建立鄉(鎮、街道)監管所982個,覆蓋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的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體系基本建立;村和社區協管員隊伍全面組建,初步建立政府統一領部門各司其職、上下聯動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建立了聯合執法、隱患排查、信息通報、季度會商等工作機制,實施遼寧省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標準,政府每年制定出臺年度監管計劃。完善了對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考核及食品安全失職瀆職行為責任追究等制度。
二、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技術支撐體系建設。按期完成省藥品檢驗檢測院實驗樓、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院3米法和10米法電磁兼容實驗室、大連口岸藥檢所改造等重點建設項目,藥品標準獨立全項檢驗能力省級達到100%,市級平均達到85%以上;新建10個市級食品檢驗檢驗檢測機構,對大連市、丹東市、鞍山市的縣級食品檢驗檢測資源進行梳理,整合質監、疾控、農業等不同部門的食品檢驗機構,建設統一的食品檢驗所,進一步提高了食品檢驗水平,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監管方式,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實施了涵蓋食品藥品生產、流通和使用各環節的監管制度,積極推行網格化管理。針對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各環節重點難點問題,組織開展了蔬菜、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油、酒類、保健食品等重點品種的治理整頓和嚴厲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瘦肉精”、“地溝油”、“塑化劑”等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藥品領域“兩打兩建”、醫療器械“五整治、五規范”、保健食品“打四非”等專項整治行動,全省食品藥品生產經營秩序進一步規范,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眾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四、積極推進食品藥品綜合能力建設。廣泛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宣傳月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藥品安全知識。以12331投訴舉報電話系統為核心,積極推進藥品(食品)安全投訴舉報體系建設,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全部設置了投訴舉報工作機構;大力推進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建設,初步建立起覆蓋省、市、縣三級監測機構及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的工作體系,修訂完善了《遼寧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起由食品藥品安全相關領域專家及業務骨干組成的應急與宣傳工作隊伍,應對突發藥害事件的能力不斷提高;全面加強監管隊伍建設,通過分級分類分層次大規模的業務培訓,全系統干部隊伍整體素質有較大提升,通過學歷提升教育培訓,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員達80.3%,藥學、醫療器械、醫學、法學等相關專業人員達67.6%。
五、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制定實施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責任標準,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食品安全道德信用建設的意見》,完成16360家藥品經營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工作,評定率達94%,并實行信用獎懲聯動機制;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分級分類監管工作機制初步形成,全省現有持證化妝品生產企業、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以及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數據庫建設完成。
六、依法行政持續推進。完善依法科學民主決策程序,加強監管法律顧問工作建設,保證重大行政決策和行政行為的法治化、科學化;創新行政執法監督工作機制,組建起全省統一調度的快速反應聯動執法隊伍,突破了困擾多年的執法辦案地域、級別管轄的瓶頸難題,實現了行政執法資源優勢配置;全面規范藥品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行為,依法細化裁量標準,確保行政處罰的合法性、合理性;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職權法定、權責一致原則,建立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權責清單,執法人員的依法行政意識不斷增強,“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思想深入人心。
七、食品藥品產業經濟健康發展。遼寧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2119家,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6192.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比重的19.4%,食品工業成為該省經濟發展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全力支持醫藥產業基地建設與發展,采取研發窗口、審批窗口、檢驗窗口進園區等措施,推進研產聯合;積極推進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截至目前,該省10億元以上規模的經營企業由過去的2家增加到16家;連鎖經營企業發展到130家,門店5100多個,占整個縣以上零售企業數量的60%。遼寧省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81.4億元。
“十三五”:八個百分之百守住底線
到2020年,遼寧省要做到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普遍落實,監管能力顯著提升,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群眾食品藥品安全總體滿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藥品安全責任事故,風險隱患問題處置率達到100%,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使遼寧藥品安全邁入先進省份行列,食品產業取得長足發展。
一、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藥品安全責任事故底線。全省藥品生產企業生產的國家基本藥物和高風險品種藥物年度監督抽驗覆蓋率100%;全省化妝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高風險品種每年度完成全覆蓋抽驗。健全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和快速反應機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修)訂率達100%。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直報系統,食品安全事故及時報告率達100%,食品安全事故有效處置率達100%。食品安全輿情及時有效處置率達100%。對發現的食品藥品違法行為依法查處率達100%,對涉嫌犯罪的違法行為向刑事司法機關移送率達100%。對未履職而發生食品安全事故責任追究率達100%。
二、全面落實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依法依規落實各領域產品生產經營的主體責任,實施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風險管理和追溯制度,鼓勵、引導、完善行業自律體系,加強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建立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銷毀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規模以上生產和相應的經營單位設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各類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關鍵崗位人員培訓合格率達100%,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合格率達100%;食用農產品合作社、農產品龍頭企業以及重點領域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實現可追溯。積極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到2020年,重點領域70%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
三、加強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各級食品藥品檢驗檢測機構國家裝備基本標準的落實,重點提升市級檢驗機構檢測裝備水平和檢測能力;繼續加大對地市級食品藥品檢驗檢驗檢測機構改造擴建的投入,到2020年,縣(市、區)級監管部門全部能夠開展對特定食品藥品有針對性的快檢快篩工作。整合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探索建立區域綜合性檢驗檢測平臺,提升檢驗檢測能力。
四、各級政府及部門切實履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職責。各級政府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工作完成情況列入年度評議、考核目標;完善食品藥品安全法規規章和標準體系,健全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機構和工作流程。
五、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食品藥品管理。組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積極參與食品藥品安全綜合治理,主動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方的意見建議,借助媒體、高校、專業協會等第三方力量,加強監督與服務,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核心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曝光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公眾知曉率。到2020年,公眾食品安全核心知識知曉率達85%以上,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核心知識知曉率達90%以上。
六、促進食品藥品產業良性、快速發展。依托遼寧省資源、人才、技術優勢,以本溪、沈陽、大連等醫藥產業園區為重點,以重點企業、重點品種為龍頭,帶動周邊區域,引導我省醫藥產業結構合理化,促進遼寧省醫藥產業規模化,提升醫藥產業科技含量,推動產業良性發展。到2020年,食品產業集約化、規模化進一步提高,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形成自主創新、輻射帶動能力強,食品一、二、三產業統籌發展,具有較強國內、國際競爭力的遼寧現代食品產業。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普及,打造6個省級食品產業標準化示范區。“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產地認定面積占食用農產品產地總面積的比例提高到70%。建成15個以上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