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發布 八項策略措施發力慢性病防治
本報北京訊 (記者楊六香) 為加強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負擔,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壽命,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所稱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內分泌、腎臟、骨骼、神經等疾病。《規劃》指出,要堅持統籌協調,堅持共建共享,堅持預防為主,堅持分類指導。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環境顯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爭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較2015年降低20%。
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了八項策略措施。一是通過開展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二是實施早診早治,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風險。促進慢性病早期發現。加強健康體檢規范化管理,健全學生健康體檢制度,推廣老年人健康體檢,推動癌癥、腦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機會性篩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逐步開展超重肥胖、血壓血糖升高、血脂異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患病風險評估和干預指導。三是強化規范診療,提高治療效果。積極推進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患者的分級診療。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診療行為。基本實現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四是促進醫防協同,實現全流程健康管理。加強慢性病防治機構和隊伍能力建設,構建慢性病防治結合工作機制,建立健康管理長效工作機制。五是完善保障政策,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完善醫保和救助政策,保障藥品生產供應。做好專利到期藥物的仿制和生產,優先選用通過一致性評價的慢性病防治仿制藥,對于國內尚不能仿制的,積極通過藥品價格談判等方法,合理降低采購價格。發揮社會藥店在基層的藥品供應保障作用,提高藥物的可及性。六是控制危險因素,營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完善政策環境。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推動國家層面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出臺。推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新發展。七是統籌社會資源,創新驅動健康服務業發展。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防治服務,促進醫養融合發展,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應用。八是增強科技支撐,促進監測評價和研發創新。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加強信息分析與利用,掌握慢性病流行規律及特點。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適宜技術應用,統籌優勢力量,推進慢性病致病因素、發病機制、預防干預、診療康復、醫療器械、新型疫苗和創新藥物等研究。針對中醫藥具有優勢的慢性病病種,總結形成慢性病中醫健康干預方案并推廣應用。
《規劃》還提出了強化組織領導,落實部門責任,加強人才培養,營造良好氛圍四項保障措施,并要求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督導評估。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