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健康中國”需要“共建共享”
2016年,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指南》《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指南》等多重利好政策頒布背景下,大健康產業,特別是醫藥行業正成為最具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的“朝陽產業”。在近日由《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健康中國 共建共享 2016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眾多知名行業專家共話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為“健康中國”如何“共建共享”開出“診療藥方”。
“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不是一個部門能辦到的,需要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等各方齊心協力,形成共識,一起為落實‘健康中國’戰略作出應有的貢獻。”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殷大奎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印發后,需盡快推動健康產業、有關機制制度等逐步和國際接軌?!斑_到目標不易,現在有關方面在逐步強化提升,建立健康保障制度,特別是在推動健康產業、機制制度等逐步和國際接軌方面?!币蟠罂Q,2020年健康產業總產值將達8萬億元,到2030年達16萬億元,目前是5萬億元,“發展潛力、空間很大”。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快速到來,未來健康服務業的重要方向就是老年健康產業。不過,解放軍總醫院原院長朱士俊提出,當前我國健康服務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產品低水平重復生產嚴重,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尚有待提高;產品研發力量薄弱,創新能力不足;產業法規不完善;國家投入不足;人才匱乏等。
針對以上問題,朱士俊建議,要用新理念統領健康產業的發展;加快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中醫藥等產業發展,提升醫療保健服務能力;此外,加快健康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舉辦職業院校,加快培養護士、養老護理員、康復治療師等從業人員;并優化城市功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產業集群。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黎檀實指出,一方面,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仍在困擾群眾,公立醫院人滿為患;另一方面,本應作為醫療體系重要補充部分的民營醫療機構又屢屢遭到公眾“信任危機”的挑戰,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其加強監管。
朱士俊還指出,基于大數據、智慧醫療、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推動智慧醫療健康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黎檀實也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應該做好智能醫療時代的病人服務,并打造基于醫療健康數據的患者閉環協同服務。
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主任、中國大健康產業聯盟主席于小冬表示,要依托天然產物和中華傳統經驗優勢,集中發展大醫療產業中的養生醫學、保健醫學、營養醫學、功能醫學、運動醫學等,以食物、藥物,運動,按摩、推拿、針灸、拔罐等多種非創傷性、非侵入式手段,單獨或者配合運用,全面提高醫療對象的健康狀況。
專家認為,目前我們的醫療健康服務有效供給還不足,在這種背景下,推動社會辦醫是發展健康服務業的重要環節,一方面可以滿足多元化的就醫需求,另外政府也有能力更好地保障基本醫療。這無疑對于民營資本、民營醫療和大健康產業發展來說,是個重大機遇。(本報記者 于娟 馬艷紅)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